
出版社: 古吴轩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4.80
折扣购买: 鹿城故事(11)
ISBN: 9787554614815
赏析昆山《王氏家训》 陈柏华 家训是家族或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是训条,是中国家族(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 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古代家教源远流长,家训名篇俯拾即是。《颜氏 家训》《温公家范》《曾国藩家书》等就是中华民族传统 家训的经典。昆山先贤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也是名扬 海内外的家庭教育名篇,成为治家良方、教子名篇。 昆山历来人文渊薮,鸿儒硕学为数不少,书香门第比 比皆是。昆山人崇尚儒学,诗礼传家,以求光耀门第。他 们中的代表人物,按儒家经典,精心整理家族史上先祖的 治家经验,编写成文,形成各领风骚的家训,让子孙后代 诵读、熟记、践行,以求子孙博取美好前程。 琅琊安阳昆山王氏,世居昆山六百余年,历经数十代 ,恪守儒家经典,崇尚诗礼传家,其子孙为官清正,家族 英才辈出,其家教、家风在家乡甚得赞许。清同治年间, 王氏第十九世孙兆宽(号荫槐)亲自制定《荫槐公家训十 四条》(简称《王氏家训》),并将之作为家族的严训。 直至今天,《王氏家训》仍有借鉴和启迪之作用。 琅琊昆山王氏 崇忠孝尚礼义 琅琊安阳昆山王氏始祖王安贞,字吉卿,河南安阳人 。王安贞因在昆山任知州,遂定居昆山。王氏先贤严律己 、崇忠孝、勤耕读、重礼义、尚节俭、恤贫孤,其美德有 口皆碑。 王安贞为昆山首建学堂,方便乡邑学子求学修身。他 为官清廉,崇尚节俭,获朝廷一再嘉许。他成为王氏后人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典范。后在饶州路治中任上卒 。 琅琊安阳昆山王氏二世王珪,王安贞长子,字君德, 与弟俱富,以善射闻于乡邑。时方国珍率万余人侵掠至摩 罗泾,珪与弟亲率骁勇之民抗之,昆山始得安宁,未遭涂 炭。后事奏朝廷,上欲赐官爵于珪,珪婉谢不受,隐于泾 畔终老。乡邑父老均感珪居功不傲,淡泊名利。 王秩,琅琊安阳昆山王氏七世孙,从小熟读经书,秉 承家学。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高中丁未科进士,成为 琅琊安阳昆山王氏首位进士。其在浙江永康知县任上“廉 慎有为,赋平讼息”,县称大治。后擢升广东佥事,操兵 甲,剿匪蛮;在江西副使任上擒大盗,平伪党,受朝廷嘉 奖升擢直至江西按察使、云南右布政使,文治武备,政绩 斐然。 王可大,琅琊安阳昆山王氏八世孙,王秩子,娶进士 、监察御史顾潜女。顾氏系顾潜独女,父母甚爱之,从小 重教养,性端谨,风范、气质均佳。入王家后,事姑嫂、 处妯娌咸宜,甚得婆母赞许。可大年仅四十一岁就撒手人 寰,留下长子执礼(十岁)、遗腹子执法和三个女儿。时 顾氏也仅三十多岁,便承担事公婆、养育五个子女的重任 ,其辛劳可想而知。夫君可大去世后,顾氏训育长子执礼 学业,呕心沥血,精心辅导。 王执礼,琅琊安阳昆山王氏九世孙。年幼丧父,随母 亲顾氏力读诗书,学业日上,师从归有光。明嘉靖四十四 年(1565),与归有光同榜题名,为同科进士,后历任福 建建宁府推官,南京、北京刑部主事,析断冤狱,惩治弊 端,秉公执法,办案缜密,不负众望。 王执法,年幼受学于兄王执礼,事兄如父。时有福建 客商持千金趋访王执法,请托在福建建宁任上的王执礼承 揽工程,王执法严词厉色拒之。后补增广生领乡荐任广平 府通判,任上拒收诸耗,各种折价分毫不取;两摄永宁县 ,垦田建闸,凿义井,兴办水利,为民谋利,安定民生。 因政绩受嘉许,任建宁府同知,到任不久即仿先祖辞官乞 归回乡侍奉老母。后终身未仕,筑“四怀楼”,与宿儒张 大复、薛学敏、夏等赋诗为乐,年七十五而卒。 王协嘉,琅琊安阳昆山王氏十世孙,执礼子,县学廪 膳生,娶昆山魏氏女。魏氏乃名门闺秀,其祖为吴中大儒 魏校,父希正由太学生仕至光禄丞。协嘉体弱,仅三十二 岁离世而去。魏氏泣以允诺,自誓挑起料理门庭、抚育子 女之任,此后,守寡二十八载,训育二子二女终成大器。 子焕如受母垂训,侍母至孝,与兄友爱,弥笃读书,蒙朝 廷赏识,主编《吴中水利全书》《吴县志》等,成为乡邑 治水名家。魏氏辞世后,归有光孙归庄感其德行,作传哀 之。 王焘,琅琊安阳昆山王氏十一世孙,明万历戊午 (1618)举人,崇祯年间至湖广随州任知州。随州地处荒 僻,盗匪四起,焚掠百姓,户不满千。王焘到任后训民兵 ,缮守具,平群盗,灭匪首,百姓始得安宁。明崇祯十年 (1637),张献忠率部数十万进攻随州,王焘身披坚甲, 奋起抵御,后城陷落,王焘寡不敌众,自刎尽节。崇祯帝 感其忠烈,赠太常少卿。明福王一再赐诏于昆山建双忠祠 ,与另一殉节忠臣蔡懋德并祠。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