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万卷
原售价: 32.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精装典藏本)(精)
ISBN: 9787547037201
王应麟(1223—1296),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 周兴嗣(?——521),字思纂,郡望陈郡项(今河南沈丘),世居姑孰(今安徽当涂),西汉太子太傅周堪之后。 …… 潘爱平,本书译注者,祖籍河北,1960年生于北京,在中国书法出版社任编辑室主任,副编审,多年从事文学艺术类图书的编辑工作。曾获中国文联**编辑荣誉,有数部所编作品获得省部级奖项。
人之初①,性②本善,性相近,习③相远。苟④不教,性乃⑤迁⑥,教之道⑦,贵⑧以专⑨。 【注释】 ①初:初始的意思。这里指人刚出生的时候。 ②性:天性,本性。 ③习:指人在成长中形成的习性、习惯。 ④苟:如果,假如。 ⑤乃:于是。 ⑥迁:变化,迁移。 ⑦道:方法。 ⑧贵:原指*宝贵的,这里引申为重视、注重。 ⑨专:专一、始终不懈。 【评析】 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这种善良的本性在人与人之间也很接近,后来因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差异变得越来越大。如果不及早接*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到影响。至于教育的方法,应该注重孩子专注力和定力的培养。课业的选择,要以专精为主,不能只求广博。 昔①孟母②,择③邻处④,子不学,断机杼⑤。窦燕山⑥,有义方⑦,教五子,名俱⑧扬⑨。 【注释】 ①昔:以前,往昔。 ②孟母:即孟子的母亲。孟子,名轲,儒家尊其为“亚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③择:选择。 ④处:指安家居住。据说孟母为了培养孟子曾三次搬家。开始是和一个屠夫为邻,孟子便玩杀猪的游戏。后来的邻居是专门为人*办丧事的吹鼓手,孟子又爱上了吹吹打打。*后孟母把家搬到学堂附近,这样孟子才开始*到良好的环境熏陶。 ⑤机杼:指织布机上穿引纬线的梭子。孟子有一次逃学回家,孟母**生气,就用剪刀剪断了已经织好的布匹来警示和教育儿子。 ⑥窦燕山:名禹钧,五代后周时人。因家住在渔阳(今北京地区),地处燕山脚下,所以号燕山。 ⑦义方:良好的家教。 ⑧俱:全,都。窦禹钧共养育了五个儿子,因为教育有方,五个儿子都相继科举登第,名扬于世。 ⑨扬:很有名气的意思。 【评析】 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寻找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不辞辛劳搬了三次家。有一次孟子不用功读书,逃学回家,孟母就当着他的面将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并且告诫他说:“求学如同织布一样,必须将纱线一条一条织上去,只有这样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积丝成寸,进而积寸成尺,*后才能织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读书也是一样,要持之以恒地努力用功,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才能有成就。否则就像织布半途而废一样,前功尽弃了。” 五代时,有一位叫窦禹钧的人(又称窦燕山),他教子有方,对孩子严加管教,培养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个个声名远扬。 养不教,父之过①,教不严②,师之惰③。子不学,非④所宜⑤,幼不学,老何为⑥? 【注释】 ①过:过错。 ②严:周密、严格。 ③惰:懒惰,这里是指责任心不强。 ④非:不是。 ⑤宜:应该。 ⑥何为:怎么办,做什么。 【评析】 生育子女,如果只知道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那就是父母的失职。老师教导学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艺,*重要的是要教导他们做人处世的道理,让学生能够融洽地和别人相处,并且能掌握良好的做事方法,活得健康愉快,这样才有意义。因此,要想教育出好的学生,就一定要认真严格,不能偷懒怠慢。另一方面,要教出好孩子,父母和老师双方面的配合也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小时候不肯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无所知、无一技之长的,老了怎么办?古人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只会徒增伤悲,后悔都来不及了。 玉不琢①,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②。为人子,方少时③,亲④师友,习礼仪⑤。 【注释】 ①琢:雕琢,雕刻玉石让它成为器物。 ②义:道理,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 ③少时:指小的时候。 ④亲:亲近,敬重。 ⑤礼仪:礼节、仪式。 【评析】 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很难成为有用的器具;这如同人一样,不通过学习,就很难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也就不会知道做的事是否合乎礼仪,是否应该去做。所以,人要趁着年少时多亲近良师、多结交益友,好好学习待人、做事的礼仪,这样才能成才。 香①九龄②,能温席③,孝于亲,所当执④。融⑤四岁,能让⑥梨,弟⑦于长,宜先知⑧。 【注释】 ①香:即黄香,东汉时人,精通经典,做官做到尚书令。 ②九龄:即9岁。 ③席:卧具,炕。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孝顺父母。夏季炎热,他就先用扇子把父母的枕席扇凉;冬季寒冷,他就先用自己的身体把父母的被褥暖热。 ④执:做到。 ⑤融:即孔融,**的文学家,东汉末鲁(今山东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任北海宰相、少府、大中大夫等职位。 ⑥让:谦让。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哥哥们吃,自己挑*小的。 ⑦弟:通“悌”,指弟弟敬爱哥哥。 ⑧知: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从小就应该明白尊敬兄长、友爱弟兄的道理。 【评析】 黄香在他9岁的时候,就知道孝顺父母。夏天天气炎热时,他用扇子把父母的*铺扇凉再让父母睡觉;冬天天冷时,他会先把父母亲的被子暖热,再请父母睡觉。像他这种孝顺的行为,是每个子女都应该做到的。 东汉末年的孔融,在4岁时,就懂得礼让兄长,把大的梨子让给兄长吃,而自己选择较小的。对于家长来说,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尊敬兄长、友爱兄弟的美德。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注释】 赵zhào:传说嬴姓祖先伯益的后代造父曾经给周穆王驾车,由于他在穆王出巡和征战中屡建战功,穆王就把赵城赐给了他。于是,造父的后代便以赵为姓氏。赵匡胤是宋代的开国皇帝,据说《百家姓》把赵姓放在**位,与他有直接关系。 钱qián:传说五帝之一颛顼(zhuān xū)的孙子彭孚在西周朝廷中任钱府上士,执掌全国的财政大权。于是,其子孙就以官职“钱”为姓。 孙sūn:一种说法是周文王的儿子康叔在西周初年*封于卫,他的八世孙有个儿子叫惠孙,惠孙的后代**崇敬惠孙,就以他的名字“孙”作为姓氏。另一种说法是,春秋时陈厉公之子陈完逃奔齐国后就改姓为田,田完六代孙田书讨伐莒国有功,被齐景公封于乐安(今山东惠民),并赐姓孙。 李lǐ:颛顼帝高阳氏后裔皋陶在尧帝时是主管司法的官,执掌刑狱之事,所以就以理为姓。而皋陶的后人理征因为得罪了纣王而被迫害,理征的妻子带着儿子理贞在逃亡的途中,曾经在一棵李子树下摘果充饥得以活命,为纪念李子的救命之恩改为“李”姓。又唐代开国皇帝名李渊,李氏于是便成为国姓,很多有功德的家族都被赐姓李,李姓也由此而不断增大,但血缘也不再单纯。 周zhōu:周平王的小儿子姬烈被封在汝州(今河南汝州),当地人就称这个家族为周家,自此便以“周”为姓。但周王室的后裔仍然保持姬姓不改变,一直到唐玄宗时为了避李隆基之名讳,被下诏改为周姓。 吴wú:古代周族**周太王亶父的长子太伯和弟弟仲雍远奔江南建立吴国,定都梅里(今江苏无锡)。后传至夫差被越王勾践所灭,其子孙为记其耻辱,就以国名“吴”为姓。 郑zhèng:周宣王分封其弟姬友于南郑(今陕西华县东),史称郑桓公。桓公之后,郑武公先后灭了郐和东虢,建立了郑国,定都新郑(今河南新郑),曾一度成为春秋时的强国之一。后被韩国所灭。其遗族散居于淮阳、商丘一带,以原国名“郑”为姓。 王wáng:商代贤臣箕子和比干是纣王的叔父,由于在朝廷上直言不讳,遭到了商纣王的迫害。周武王灭商后,箕子和比干的后裔因为他们的先人是商朝王族,于是就改姓为王。另外,周和各诸侯国的王族后裔,在秦灭六国后,四处逃难过着散居的生活,不少家族也都隐姓埋名,改姓王。 冯féng:周武王灭商后,将他的兄弟毕公高封在当时的冯城。毕公高的后人就以封地“冯”为姓。另外,春秋时郑国大夫冯简子的封邑也是冯,后代也是以“冯”为姓。 陈chén:周武王建立周朝,武王将舜的后代胡公满的地方,封为“陈”,建立陈国。胡公满在陈国供祀先祖舜帝,他的子孙们后来都以国名“陈”为姓。 褚chǔ:古代春秋时候,宋国的公子叫恭段,他*封于褚邑,任职褚师,是掌管市场的官员。后代就以褚师为复姓,后又省略为单姓褚。还有一种说法是,公子段封地在褚地,因为他品德高尚,行为可以为人师表,于是称他褚师,于是子孙就都以“褚”为姓。 卫wèi:周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叫康叔,周公旦平定商纣王儿子武庚之乱后,就把商朝的移民七族交给康叔管理,康叔于是建立了卫国(今河南淇县一带)。后来秦灭卫后,卫国王公贵族的后代就以国名“卫”为姓。 蒋jiǎng:周初周公旦的第三个儿子姬伯龄被封在蒋邑(现河南固始,还有一种说法是河南光山),后来被楚国所灭,后代便改姬姓为蒋。 沈shěn: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名季载,因为平定叛乱取得战功被封在沈邑(今河南平舆北),后来建立沈国。沈国被蔡国灭后,沈国君主的子孙便以“沈”为姓。 韩hán:周成王的弟弟叔虞的后代毕万*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建立韩国,后被晋所灭,子孙都以韩为姓。还有一种说法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韩景侯在“三家分晋”后建立韩国,强迫周武烈承认为诸侯,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后来韩哀侯灭郑,迁都于新郑(今河南新郑)。韩被秦灭后,子孙都以“韩”为姓。 杨yáng:周成王的三弟叔虞的次子名姬抒,在周康王在位的时候被封为杨侯,在今山西洪洞东南建国,称杨国。东周桓王时杨国被晋武公所灭,子孙陆续向南迁移,并以国名“杨”为姓。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精装典藏本)》是经典蒙学读物的大集合,大篇幅展示中华文化经典。 ★上自天文地理,下至诸子百家,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中华文化一览无余,可谓是是历史、社会、人生的百科全书。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但事实证明,思想上恪守着一份传统的现代人*能成就非凡的人生。 ★本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是精装典藏本,设计简洁大方,装帧精美,不但适合家庭收藏和阅读,*适合各类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