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国(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研究)

影像中国(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研究)
作者: 南言
出版社: 中国广播影视
原售价: 168.00
折扣价: 114.66
折扣购买: 影像中国(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研究)
ISBN: 9787504385727

作者简介

陈辉(笔名:南言),男,1963年3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江苏人,高级编辑,现任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影视创作及媒体运营管理三十余年,曾策划、监制的影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南京!南京!》等,策划、主创、监制的纪录片《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见证》《梅兰芳》《昆曲六百年》《中国大运河》《永远的青年》《致未来书》《1937南京记忆》《榜样——周恩来的故事》《我们正年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系列)》《南京之殇》《黑暗时刻:我们在南京》等作品,分别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新闻奖、飞天奖、星光奖、金鹰奖、白玉兰奖、亚洲电视大奖、美国日间艾美奖等。现兼任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江苏省视协副主席。

内容简介

“放眼全球,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世界全球化进程遭遇前所未有的逆流,英国脱欧、美国“退群”等无不涌动着“逆全球化”的思潮,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世界经济低迷,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种族冲突加剧;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了国际格局的调整,“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社会交往经受巨大考验,世界正进入多边和单边、开放和封闭、合作和对抗的动荡变革期,人类生产生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全球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仍要通过继续推进全球化的健康发展来解决。 全球化遭受暂时的波折和冲击,并不意味着全球化本身的停滞和终结。毕竟全球化不是一种目标,甚至也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而是一个过程,这要求我们具有过程性思维,它促使不同国家不断进行自我和相互地调整,使改革和创新也变成一个持续的过程。 当前全球问题的本质,就是在进行全球化的阶段性结构调整和转型。换言之,是在经历一场旷日持久的范式重构,旧的范式面临困境,新的范式正在孕育: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经济出现危机,全球经济格局进入重构期,西方主要国家国内矛盾重重、危机频发,以“西方中心主义”为主导的经典理论难以解释世界新兴经济体发生的变化与发展,人类社会开始反思并重构认识世界的方式。人类现代化进程正从机械化、电力化、信息化演进到高速高效的数字化、智能化,加速着时代的分化和社会场景的变化。 在这场范式重构的过程中,以西方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格局出现变化,经济全球化正在向多极化方向转变,导致西方“逆全球化”思潮潜滋暗长,单边主义、贸易保护、控制移民、种族冲突等行为频现。直到 2020 年,“逆全球化”思潮借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偶然因素全面暴发,全球进入了 21 世纪前所未有的不确定状态。中国无疑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旋涡。随着中国的政治与经济实力与日俱增,并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西方对中国的发展表现出不安,美国对中国施行经济、贸易、科技等施压政 策,中美关系将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变迁产生关键影响;2019 年香港修例风波、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等社会事件中,国际社会仍对中国问题存在诸多误解,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与偏见再度加深。种种迹象表明,此次逆全球化潮流中的“去中国化”现象尤为突出,并将在今后一个时期持续存在。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困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无意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中心主导地位,而是希望打造一个可容纳不同强国与文明的多极世界,让全球化朝着多元、开放、共赢的方向发展。这种情况下,需要中华文化有所作为,主动进行跨文化传播,采取智慧和有效的传播策略,传递中华文明一向主张的“和合”价值观,传达中国人民“和平与发展”的主张,消除外界对中国不必要的担忧和误解。正如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拉里?萨摩瓦所言,通过传播来解决冲突,要远胜过诉诸武力。 1.高站位。本书研究站位高。作者从东西方跨文化传播的视野,对中国纪录片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困境、实践、价值、路径等进行清晰梳理和分析,且借鉴欧美日韩等在纪录片跨文化传播上的成熟经验,探索在“全球化”“逆全球化”“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中国纪录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避免文化误读,消除文化壁垒。切实提升国际传播软实力。 2.多学科。本书的研究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等众多学科理论,试图用多学科的交叉理论分析把握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深刻剖析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探索中国纪录片本体性、功能性的形象塑造、叙事行为与范式建构,并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路径。 3.强实操。作者作为业界多部标杆纪录片的操盘手,对四十多年来中国纪录片发展脉络的把握清晰客观,对若干案例的梳理全面系统,对纪录片创作和生产的最新潮流深刻洞察。每一章节均对相关的代表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于纪录片的从业者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4.角度新。从跨文化传播角度,从市场化、产业化的角度,通过互联网融合传播的最新案例与趋势等多角度进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