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大哥(走向西南的陕商)

张家大哥(走向西南的陕商)
作者: 叶广芩
出版社: 太白文艺
原售价: 43.00
折扣价: 25.80
折扣购买: 张家大哥(走向西南的陕商)
ISBN: 978755130648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站在陕西户县钟楼下,凝望那座美丽壮观的楼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楼上的琉璃瓦,照耀着那些合玺 彩绘,泛出耀眼的光。熏熏夏风,滚滚热浪,加上广 场播放的秦腔“有为王打坐在长安地面”,粗犷豪放 ,荡气回肠,给人以火辣辣、热腾腾的感觉。 像是送行,亦像是召唤。 有人告诉我,《康定情歌》里“跑马溜溜的山上 ”那个“张家溜溜的大哥”是陕西户县人。我知道, 这是件永远无法调查清楚、无法了断的说辞,但作为 陕西人我欣然认可。“天下溜溜的男子,任我溜溜地 爱。”“溜溜的男子”,户县张家大哥首推**! 时间的光影向回倒放,是明末、清初,抑或是民 国。穿过关中收割过的麦田,我看到了村庄,具体说 是看到了一座座掩映在槐树浓荫中的农家小院。我看 到了站在门口正回头凝视自家草屋的张家儿子,看到 了送他出村的父亲和泪水涟涟的母亲。父母亲的身后 ,是他高高矮矮的弟弟妹妹,他们向他挥动着小手, 杂乱不齐。他是张家的老大,是长子,是一群“小手 ”们的大哥,是张家的顶梁柱。 顶梁柱要离家远行了。 和张家大哥一同走的还有他的伙伴,他们属于刘 二娃、李黑蛋系列的农家子弟。年轻人难耐平庸,不 甘贫穷,想的是出去做一番闯荡,挣些个银两,给身 后年迈的爹娘一个舒心的日子,给那些摆动的“小手 ”们一个殷实的家。听说西南的蜀地富庶,人说是天 府之国,“天府”是上天的地界,是宝地,离陕西不 远,离户县的屋也应该不远。两个省山连着山,水连 着水,紧紧地挨着哩。这一走,少说一年半载,多说 或许就是五年、十年,前程是水是火尚是未知,村口 送行的父母心里忐忑,满脸不安,出行的后生们却是 壮怀激烈,慷慨激昂。也知道外面世界凶险,也知道 外面世界艰难,但是*知道外面世界有着诱人的机会 ,有着无限生机。抓住了便抓住了,不伸手便永远是 个梦,纵然是身败名裂,鱼死网破,也是经历,也值 得。 走出家门就是胜利。 张大哥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离家之路,穿过户县 钟楼的楼洞,走上关中大道,向着西南方向,向着天 府的四川走去。 收回视线,我的眼眶有些湿润,为了那百十年前 的离别,为了一群农家子弟破茧式的寻求而激动。 现在,我和太白文艺出版社编辑韩霁虹、摄影家 余平等,面对着辉煌的钟楼,将这里定为我们此行的 起点,象征性的起点。从这里,我们要沿着张大哥们 西南行的路线行走,循着他们的足迹,寻觅他们留在 这条路上的丝丝缕缕。关山迢递,路途遥远。历史的 *迭,时光的磨砺,淡化了一抹又一抹斜阳,吹散了 一片又一片带雨的云。我知道,有光有雨便有彩虹, 西南天陲那时时映现的绚丽景象,让这条道路有了光 的背景。张大哥们一生都在这条路上行走,浓厚的秦 音镌刻在道旁陡峭的山崖上,残留在树丛间,化作了 一个个标志,让后来追寻的我们充满了文化的韵味, 竟有些诗意翩翩。 在传说中寻找曾经的真实,应该是不难,毕竟他 们还没有走远,他们的气息还时时飘荡在我们周围。 *何况,张大哥、刘二娃、李黑蛋们的后人还散落在 沿途各处,散落在关中大地。谈及父祖之事,依旧能 如数家珍地激动,身临其境地描画出老辈的成功和失 败,喜悦与哀伤。那些已经破败的高宅美院内,还偶 尔响着他们父祖郑重威严的咳嗽声…… 张大哥是从户县钟楼底下走的。钟楼是户县的中 心,是张大哥离家的必经之地。他背着包袱,带着干 粮,那干粮无外乎是几块锅盔,用布包了,干粮之外 还包了娘的一颗纠结的心。包袱里那几块大洋是家里 的全部家当,是爹憧憬的梦,是弟弟妹妹们的节衣缩 食。钱粮之外,张大哥还背了一个沉重的粗布口袋, 口袋上写着大大的“张”字,平时是装粮食用的,现 在他装了此行*珍贵的东西。与他同行的关中后生们 ,几乎每个人都背了一个这样的口袋,就连已经在外 头干成气候的赵钱孙李的商号掌柜们,也无不将各自 鼓鼓囊囊的口袋装上骡车,这些口袋们将随着他们向 西向南,走进汉中,走进阳平关,走上金牛道,走进 执着,走进无限希望。 曾几何时,张大哥们成了陕西人旧梦中的记忆, 成了陕西人心中的惦念。一条道路,连接了西南、西 北两地,那些走出关中的后生们还在路上活着,在路 上演绎出无限的生动,一次又一次让我们惊喜,一次 又一次让我们感动。 我从没有这样认真地看过户县钟楼,每次经过都 是来去匆匆,这回由于张大哥的机缘,让我在早晨的 目光里细细地观赏,领略了它的风采。白云拂过灿灿 的金顶,早晨的空气清纯洁净,向我传递出历史的信 息,走进张大哥们的悠悠往事,是我多年的心愿,也 是我向关中父老付出的文字期许。记录行走的感受, 寻找先人的印记,讲述秦人的精神,连接历史和** ,我应该做这件事情。 张大哥回身向我招手,西南的风透过秦岭徐徐吹 来,我们该上路了。 摄影师余平让我先走,说他的车有点儿问题,需 要修理一下,同时他还要买些东西带在路上,傍晚时 候我们在汉中宁强县集合。 余平是个细心的人,他的“长*短*”、各样摄 影器材和物件几乎占据了半车,连我们沿途要吃的油 也带着。余平在钟楼下的那句“买些东西”的话触动 了我,让我的心掠过一丝悸动,司空见惯的话语细琢 磨,内涵竟然丰富悠远,文化追究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情。“东西”是物件,“物件”叫“东西”,不叫“ 南北”或其他……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