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文史密码/京腔京韵话北京

地名文史密码/京腔京韵话北京
作者: 宗春启
出版社: 北京美术摄影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5.50
折扣购买: 地名文史密码/京腔京韵话北京
ISBN: 978755920239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幽州:得名于永定河谷 古书中说:“燕日幽州”,即是说北京地区古代为幽 州。 幽州之名,始见于《尚书》:“流共工于幽州。”— —将共工流放到幽州,可见古时候的幽州为荒野之地。 《辽史·地理志》云:“南京析津府,本古冀州之地 。高阳氏谓之幽陵,陶唐日幽都,有虞析为幽州。商并幽 州于冀(州),周分并(州)为幽(州)……(周)武王 封太保爽于燕。秦以其地为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 辽东五郡。汉为燕国……后改复置幽州。后周置燕及范阳 郡,隋为幽州总管。唐置大都督府,改范阳节度使。安禄 山、史思明、李怀仙、朱滔、刘怦、刘济相继割据……白 (后)唐而(后)晋,高祖(石敬瑭)以辽有援立之劳, 割幽州等十六州以献。(辽)太宗升为南京,又日燕京。 ” 《辽史》这段记载把幽州之得名到升幽州为辽南京的 经过说清楚了。那么,为何燕地又称为幽州呢? 幽州之得名,因有幽都山。《山海经》:“北荒有幽 都之山。”幽者,深也;都者,高也。幽都,又谓之幽陵 。陵者,深谷也。《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 谷,深谷为陵。”北荒之山由于峰高谷深,所以叫幽都山 。 若以“秦以其地为渔阳”来看,幽都山似指燕山。渔 阳治所在今天津蓟州区。《日下旧闻考》中引述《图经》 的话说:“渔山在(蓟)城西北三里,高百余丈,周五里 ,郡在此山之南,故日渔阳;水绕山下,故日渔水。” 若以北京地区地理形势来看,幽都山似乎既包括燕山 也包括西山。因为州境内既有桑干河,也有大安山。更能 说明问题的,自然还是幽陵。今地图上,仍有个叫“幽州 ”的地名。它的位置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官厅 水库的下游。为何此地叫“幽州”,因为位于永定河河谷 北口。由此看来,幽州之名源于幽陵,幽陵之名源于永定 河河谷。 幽州北有燕山,西有太行,东临沧海,南控黄河。司 马迁说:“燕亦渤、碣之间一都会也。”这是说幽州的地 理位置。 汉代的晁错在其《盐铁论》中说:“燕之涿、蓟,富 冠海内,为天下名都。”晁错这是从经济角度说的。 汉代的《河图括地象》说:“燕,却背沙漠,进临易 水,西至军都,东至于辽,长蛇带塞,险陆相乘也。”这 是从军事角度说的。 《朱子语类》是这样描述幽燕之地的:“冀都山脉从 云中发来,前则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 。” 明人黄训著《读书一得》中说:“幽州之地,左环沧 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而太 行之山自平阳之绛西来,北为居庸,东入于海,龙飞凤舞 ,绵亘千里。重关峻口,一可当万。独开南面,以朝万国 ,非天造此形胜也哉!” 明《舆地指掌图》说:“京师形胜甲天下。” 孙承泽在其《春明梦余录》中说:“幽燕自昔称雄, 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枕居庸。苏秦所谓天 府百二之国,杜牧所谓不得不可为王之地。” 这些是从政治意义上说的。 由于幽州的地理位置以及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所具 有的重要意义,所以它成为中国北方的一个大舞台,千百 年来不断上演着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活剧。这个舞 台的具体位置,就是幽州的治所——蓟城,即今天北京城 西南的广安门一带。 五胡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首次在蓟城建都。东晋永 和六年(350年),前燕主慕容儁率兵攻破蓟城。永和八年 (352年),慕容儁即皇帝位,以蓟城为国都。六年后,慕 容儁又将国都迁到邺。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于蓟城起兵反唐。这 就是白居易诗中所说的:“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 衣曲。”这次动乱,不但导致了杨贵妃的香消玉殒,而且 使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自称皇帝,国号大燕, 以蓟城为大都。 这是蓟城第一次被称为大都。 安禄山先占洛阳,后陷长安,后来被自己的儿子安庆 绪杀死。安庆绪又被史思明杀死。史思明也称大燕皇帝, 并以范阳为燕京。 这是蓟城第一次被称为燕京。 唐平定安史之乱后,改范阳郡为幽州。五代十国时期 ,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刘仁恭的儿子刘守光发动兵变,囚父 杀兄,以蓟为京,自号大燕皇帝,时在911—913年。 在石敬瑭将幽州割让给契丹之前,幽州一直被地方军 阀所盘踞,即使称“都”、称“京”,影响范围亦极其有 限。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