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53.80
折扣价: 36.84
折扣购买: 天地有节:二十四节气的生命智慧与时间美学
ISBN: 9787540797928
黄耀红,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湖湘语文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著有《一路还乡》《吾土吾湘》《话里有话》《百年中小学文学教育史论》《回到常识:一位博士的16堂小学语文课》等书。
雨 水 这是春天的初心? 柔和且坚定 春雨蒙蒙,远山含烟。你坐在檐下阶前,静听天地间冷翠的声响。你甚至忘了,雨水还是一个古老的节气,或是一段时间的命名。 一滴雨水,无异于一滴江南的早春。正如仲秋是一滴草木之露, 深秋是一层板桥之霜,而冬天是一线远山之雪一样。一滴水的不同 样子,轻轻化为一串时间的珠链。 水与时间的缠绵,从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大江东去的荡涤,滴水穿石的雕刻,更深露重的细数……时间的喻象里充满了水的柔和与坚定。 水流在大地之上,亦流在时间深处。就像雨,落入世间万里山川,亦落入你的半亩心田。 水是时间的写意。就像雨,是心事的布景。 天与人,总是神奇地化作生命的整体。 半月前,时间已然进入春天的地界。然而,那些青色的力量依然在远处踟蹰。 大地像一个沉睡日久的巨人,从东风呼唤里醒来,从宿根的悸动里醒来,从种子的胎音里醒来,从啼啭的鸟语里醒来。此刻,春之血脉、骨骼与筋络,如同旌旗一样在风里啪啪作响。 就在春天颤动的角音里,在料峭的风中,一个湿漉漉的音节正传遍无数山南水北,它叫雨水。 等待一场春雨,就像是等待一场天意,等待一场无远弗届的恩典。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 你说,还有怎样一种加持会胜过春天的雨水? 沙沙,沙沙,沙沙。人世间最柔和的声音,莫过如此吧。是的,那么弱的芽,那么细的叶,那么小的花,倘若不是出乎浩大的慈悲,怎么会如此轻言细语,又如此柔情深种? 天空,总是这样深深地懂得大地。 唯有霏霏细雨,才是春天对万物的爱意。在漫天垂怜的目光里,摇篮里那些嗷嗷待哺的稚花嫩叶,不可能承受住“白雨跳珠乱入船”的鞭打啊。 在一切幼小的生命面前,守望与呵护、期待和成全,原是至高无上的天意。明乎此,现代人又有什么理由在教育的辞典里写入那么多功利、急躁与粗暴? 孟子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无论教育的言说如何姹紫嫣红,哪一种言说会像“春风化雨”四个字这样“致广大而尽精微”?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之后,似乎难以找到更美的春雨吟咏吧。那是公元 761年的春天,五十岁的杜甫终于停下漂泊的脚步。在成都郊外的草堂,在那个泛着杏黄光亮的雨夜,诗人老瘦的皱纹里纵然布满了离乱与沧桑,他的心头却柔软得如同少年。 一夜喜雨,数点江山,万千造化。诗情与春雨,就那样密密地斜织着,仿佛是诗意迷蒙在春雨里,又像是春雨飘落在诗句中。 千丝万缕的雨水,牵起苍茫天地,亦牵起世道与人心。可以说,“雨”这个汉字意象里,生长着五千年不绝的诗情。 没有哪一句诗里的“雨”会完全相同。 杏花雨在早春,梧桐雨在晚秋;“山雨欲来风满楼”里有黑云压阵,“寒雨连江夜入吴”里有楚山孤零;“渭城朝雨”里有清新,“新朋旧雨”里有友情;“天街小雨润如酥”里有甜美,“多少楼台烟雨中”里有苍茫;“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里有春天的伤逝,更有 生命的悲悯…… 即使不在诗里,又有哪一段人生不与风雨同行?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风雨是变幻的自然,又何尝不是起伏的人生? 雨为时间命名,时间亦在定义雨声。 少年听 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 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 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在老屋的石阶前,在雨打泡桐的清晨,在飞驰的列车窗下,不知多少次想起这些句子。 每一次想起,就像是一场岁月的重温。 青春,像一座歌楼;中年,像一叶客舟;晚岁,像一间僧庐。 莫非,勃发、飘零与归隐竟是一场人生的宿命? 雨是天地的对话,也是心语的弹奏。不同的雨,响起不同的弦外之音。 于是,听雨,就是听天地,听内心,听一切梦想与祈祷的声音。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 ,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是陆游晚年的诗句吧?与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一样,那么复杂的人生况味,只能交给淅淅沥沥的雨水去代言吧。 听雨,从来就是一种充满禅意的静与慧。 典雅诗意的文字与中国传统节气同行,串联历史、文化与生活,以众生的语言为广阔天地画像,将蕴藏其中的自然造化、人间伦理、诗化哲学娓娓道来。别具一格的是,本书并不拘泥于传统的科普框架,而是通过个性的生命体验,打捞出二十四节气中的时令之美、历史之思、人文深情,引发读者共鸣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