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之外的行走

讲台之外的行走
作者: 杨东俊
出版社: 山西教育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4.57
折扣购买: 讲台之外的行走
ISBN: 978754409898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走进曲阜 2000多年前,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站在泗水岸边 发出了一声震撼后世多年的感喟:“逝者如斯夫。” 孔子,是中国人世世代代无法回避的存在与话题 。 自从世界上诞生了孔子,中国的命运就发生变化 了。他在世的时候,生活得并不好,颠沛流离是他的 宿命,贫困潦倒是他的写真,食不果腹是常有的事, 一箪食,一瓢饮,就会使他感到生活的满足。他也曾 做过官,当过鲁国的司寇,相当于现在的公安部部长 ,可惜时间不长,便又开始了他在列国的周游。虽然 他有渊博的才学,却不为人识,连他的西家邻居都鄙 称他是“东家丘”。他得到重视,是在他去世之后。 不舍的泗水流了几百年以后,秦始皇焚书坑儒,人们 发现了知识和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重要,他的学说和 思想才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接受。西汉时期有一个 叫董仲舒的读书人,得到了孔子思想的真传,提出了 “罢黜百家”的口号,从此以后,儒家思想在中国文 化中就一直占据了“独尊”的地位。 1919年,是中国人不能忘记的一个年份,这一年 ,发生了“五四”运动,这个运动改写了中国的历史 。大概是那时的人们急于找到一条救国于水火的路子 ,就怀疑孔子的思想是否管用,于是“五四”期间, 有一个口号喊得最响,叫“打倒孔家店”。一个人已 经去世2000多年了,还被人拉出来鞭尸,实在有些委 屈了这位历史老人。但孔子并没有被批垮,时间告诉 了人们,要把孔子扳倒,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20世纪末,好像是联合国的一个组织,做了一个 名为“影响了世界的100位文化名人”的调查排队, 第一名是释迦牟尼,孔子排名第七。 渴望走进生了孔子的那块土地,想走进曲阜。那 是一个充满了奥秘但不神秘的地方。 2003年4月,我站在了心仪已久被历代文人学士 装在心目中的“圣地”上。 曲阜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早在西周时期 ,它就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中心之一。2000多年来,历 史的风雨和岁月的销蚀虽然使这座鲁国的故城早已面 目全非,但是保存下来的古碑和故城的遗址仍然能够 让到曲阜来的人重拾它的过去,去追忆孔子这位文化 名人的功绩。 到曲阜的第一件事,是瞻仰孔子曾经讲学的杏坛 ,这座坐落在曲阜泗水旁的杏坛,春风依旧,它也许 是中国最为动人的景致了。孔子生前在这里聚徒讲学 ,受其惠者远不止3000人。《庄子·渔父》中描述了 当年的盛况:“孔子游乎淄帷之林,休坐于杏坛之上 ,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这座杏坛无尽头地延 续并且日益宽广着中国历史的命脉,使这条命脉始终 沸腾着青春与活力,锻造着也拓展着天下教师与学生 的智慧与情感。站在杏坛前,我感谢孔子,因为有了 这座杏坛,原本只有官员和百姓的人世上,便多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