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海峡文艺
原售价: 70.00
折扣价: 42.00
折扣购买: 三明故事
ISBN: 9787555014379
寂寞的大道 孔子面对礼崩乐坏痛心疾首,试图借周礼整饬社 会,创立儒学,周游列国十四年,推行仁爱。思想家 注定与寂寞为伍,直至晚年意识到“克己复礼”、“ 吾其为东周”的理想**破灭的时候,偏偏有人在巨 野大泽里打死被他当作瑞兽的麒麟,孔子大惊失色, 喟然长叹:“吾道穷矣!”一千六百多年后,孔子终 于等来继承衣钵的人——朱熹。相信我这样说,你也 不会指责我唐突先师,玷辱斯文吧!当你走进孔庙大 成殿,发现朱熹是以四配十二哲的身份配祀时,一定 会认可我的观点。这十六位先贤除了朱子,其余都是 孔门弟子啊。所以,人们才会将这两位中国思想** 的巨人并称“北孔南朱”。 我与朱子的缘分始于南溪书院,他出生在这座书 院里,因而有幸与他攀了乡*。那时叫溪南馆,是郑 安道的别墅,朱松任尤溪县尉届满后寄寓于此。庆元 *禁得洗雪,郑氏后人将溪南馆捐给**,在朱熹去 世后的第五十三个年头,宋理宗为溪南馆御书“南溪 书院”,始有此称。2006年,我到朱子研究会工作, 办公室就设在书院里。从此,我在这座仿宋建筑的院 子里,或漫步在半亩方塘之畔看天光云影,或呆坐在 沈郎樟的浓荫下,猜想他种下这棵树苗时的年龄。晴 好的夜晚,邀约一二挚友在山门一侧那段白墙下置席 小酌,仰望书院飞檐上的那轮泠泠冷月,谈论朱子。 是的,他的一生清凉,属于他的月光也像书院前浅浅 的青印溪水流,安静、清幽,不事喧哗。 今人不见古时月,我们跟着李白说了千余年也不 一定对,我分明看到这轮冷月陪伴他走过一生啊!朱 熹出生时,北方大片国土失陷,大宋南渡。父亲去建 州谋职时他才七八岁,种下那棵**已是冠盖如云的 沈郎樟,走向青印溪中的小舟,随父母迁居。朱熹是 个早慧的孩子,幼年时由父亲教授读完《孝经》,他 在书卷的封皮上写下“不若是,非人也”的稚拙小字 。在家乡父老的爱心浇灌下,朱熹在他出生和*启蒙 的南溪书院附近一带播下的智慧种子,不知不觉中已 经长成问天、画卦、二度桃等诸多美丽的故事。 朱熹十四岁,父亡。朱松临终前把家小托付给崇 安五夫里好友刘子羽,并让儿子跪拜胡籍溪、刘勉之 、刘子晕为师。刘子羽在五夫府第旁另建别院(后世 称紫阳楼),**孤儿寡母居住,刘勉之后来还将自 己的女儿刘清四许配给他。年轻人谨遵父嘱,把失怙 之痛深埋,心无旁骛师事三位先生,在屏山书院、兴 贤书院寂寞的月光中读书成长,举业功成,于绍兴十 八年(1148年)考中进士,那年,他十九岁。三年后 ,朱熹任同安主簿,步人仕途。他在同安任职期间, 为官贞正,正风俗、兴教化,政绩卓著,被人称赞为 “三年之绩,有百年之思”。他三十一岁时正式投在 李侗门下,在西林院一住三月,朝夕*教,经历了一 次自称“尽废所学”的自我否认,完成了逃禅归儒的 思想升华。朱熹年轻时*家庭、老师和社会风气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