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对酒当歌绘斑斓)/历史的风尚

魏晋南北朝(对酒当歌绘斑斓)/历史的风尚
作者: 韩榕|总主编:江晓英
出版社: 中国质检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6.25
折扣购买: 魏晋南北朝(对酒当歌绘斑斓)/历史的风尚
ISBN: 978750264576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上元佳节,迎神迎儿迎舞会 祭蚕·迎蚕神 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这是后人眼中的正 月十五元宵节。而在魏晋南北朝时,并无元宵节一 词,民间把正月十五称作“上元节”,是重要的迎 神祭祀之日。最具代表性的祭祀,便是“祭蚕”。 正月十五,人们嗅到的早春气息正扑面而来。 辞别冬日的寒冷,桑树抽条发芽,含羞带怯地吐出 嫩绿的新芽儿。在这攸关桑树生长好坏的重要日子 ,人们庄重、虔诚地祀蚕神、迎紫姑。 悠悠华夏五千年,种桑养蚕一直在中国人生活 中占据重要地位,不因岁月流逝而褪色。魏晋南北 朝时期也是如此。桑树长得好坏,影响蚕业丰收, 最终影响到朝廷赋税及百姓生活。无论朝廷还是百 姓,蚕业都是重要的收入来源。它能引得上下重视 ,大兴祭蚕之风就不足为奇了。 在嫩叶摇曳中,太阳爬上树梢,虔诚的祭祀活 动开始。江南的养蚕人早早起床熬制白粥,供奉蚕 神。这白粥,不能随便熬制,有它的讲究,需在白 粥里加上肉脂,使白粥带上油膏才行。熬好,端出 带油膏的白粥。养蚕人恭敬地在养蚕室里摆好,迎 接蚕神驾到,保佑蚕桑大丰收。 在那至诚渴望的祷告中,养蚕人在脑海中畅想 着蚕神的故事,渴盼自家也能迎来张成一般的好运 。 传说,张成是吴县人,有一天夜里巧遇一妇人 。妇人站在张家屋角,悠然地冲张成招手。张成好 奇地走过去,那妇人开口告诉张成:“这地方是你 家蚕室,我是这里的神。明年正月十五,你用带油 膏的白粥来祭我,我将保佑你的蚕桑获得百倍丰收 。”张成闻言大喜,虔诚地按照妇人的话去做,他 家的蚕桑果然大获丰收。 蚕神保佑,蚕神保佑!身处养蚕室,望着祭祀 的白粥,江南的养蚕人也同张成一样祷告着。渴盼 丰收的心情是那么迫切,以至于将白粥用处发扬光 大。 荆楚的养蚕人以白粥为蚕驱鼠,驱鼠的白粥也 有讲究。灶火熬制好香喷喷的白粥不算完,还需在 白粥上盖肉片。 举行仪式时,勤劳质朴的养蚕人,双手端着盖 有肉片的白粥,在家人殷切的期盼中,小心翼翼地 爬上屋顶,口念咒语祷告。祷告声低沉又绵延:“ 登高糜,挟鼠脑,欲来不来,待我三蚕老。”养蚕 人相信,如此这般祭祀祷告,便能赶走老鼠,让自 家的蚕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早日吐丝成茧。 迎紫姑 如此种种,人们仍难放心,为确保蚕桑丰收, 还不忘“迎紫姑”。 人们认为,紫姑能预知蚕桑能否丰收,其他事 能否成功。在他们心底,紫姑是百姓的知心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