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诗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

王士禛诗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
作者: 赵伯陶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5.80
折扣购买: 王士禛诗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
ISBN: 9787020162277

作者简介

王士禛,号渔洋山人,倡导神韵说风靡百余年,影响遍及海内外,号称一代诗宗。 赵伯陶,1948年8月生,北京市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辑部编审。校点古籍《船山诗草》、《古夫于亭杂录》(中华书局),注释评选《明文选》、《王士禛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袁宏道集》(凤凰出版社)、《七史选举志校注》(武汉大学出版社)等。编著《中国文学编年史?明末清初卷》(湖南人民出版社),著有《张惠言暨常州派词传》(吉林人民出版社)等。

内容简介

王士禛诗选 醴泉寺高阁瞻眺有怀范文正公〔1〕 风雨湖上来,萧条洒飞阁〔2〕。殷雷起眉际〔3〕,极目穷寥廓〔4〕。遥天压烟水,空濛气磅礴〔5〕,大泽盘蛟龙〔6〕,斜风偃雕鹗〔7〕。却眺鸿濛中〔8〕,日光远回错〔9〕。草木暗四山,急淙鸣万壑〔10〕。怅然思古人〔11〕,《大雅》何时作〔12〕。 〔1〕诗作于顺治十三年(1656)春,作者时年二十三岁,会试中式,未与殿试,还乡读书。乡居期间,王士禛曾与表兄徐夜等同游长白山(在今山东邹平西南),历柳庵、上书堂、醴泉寺诸胜,写诗若干,此为其一。王士禛《居易录》卷五:“丙申春,始与邑之诸名士载酒同游,凡柳庵、上书堂、醴泉寺诸胜,皆至焉。刻《长白游诗》一卷。”醴泉寺,《大清一统志》卷一二七:“醴泉寺在邹平县西南三十里,有志公碑,宋范仲淹尝读书寺中。”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一《张鲲诗》:“邹平长白山醴泉寺,即范文正公画粥处,四山环合,一溪带潆,溪上有范公祠。”范文正公,即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宋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历官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陕西四路安抚使等。工诗文,以其《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句传诵千古。卒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宋史》有传。清孙廷铨《颜山杂记》卷一:“文正父为淄青记室,客死。文正少孤,育于长山朱氏,因名朱说。尝读书长白山醴泉寺,断齑画粥,刻苦励志,及登第,乃易姓名。”此诗写景抒怀,物我交融,风雨雷瀑,涤荡胸襟,缅怀范仲淹,则隐然有兼济天下之志。末二句馀韵悠长,有年少气盛者“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壮怀。 〔2〕“风雨”二句:语本唐韦应物《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诗:“川上风雨来,须臾满城阙。岧青莲界,萧条孤兴发。”湖,当指作者家乡新城(今属山东桓台)以北的锦秋湖。新城在邹平以东偏北。萧条,寂寞冷落。《楚辞·远游》:“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寞其无人。”飞阁,即指醴泉寺高阁。 〔3〕殷(yǐn隐)雷:轰鸣的雷声,大雷。《诗·召南·殷其雷》:“殷其雷,在南山之阳。”毛传:“殷,雷声也。”眉际:眉睫间,比喻迫近。 〔4〕寥廓:空旷深远。《楚辞·远游》:“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5〕空濛:指缥缈迷茫的境界。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 〔6〕“大泽”句:谓山川壮美,故有灵异寄生。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大泽,大湖沼。 〔7〕偃(yǎn眼):使停息。雕鹗:指鹰鹫一类的大型猛禽。 〔8〕鸿(hónɡ红)濛:迷漫广大的样子。鸿濛,又作“鸿蒙”。 〔9〕错:隐藏。 〔10〕淙(cónɡ丛):瀑布。南朝梁沈约《被褐守山东》诗:“万仞倒危石,百丈注悬淙。” 〔11〕“怅然”句:清惠栋注:“《长白游诗》云:‘望远怀古欢。’”宋朱熹《汲清泉渍奇石置熏炉其后香烟被之江山云物居然有万里趣因作四小诗》之四:“慨然思古人,尺璧寸阴重。” 〔12〕“大雅”句:语本唐李白《古风》之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琦注引杨其贤曰:“《诗·大雅》凡三十六篇。《诗序》云:‘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大雅》不作,则斯文远矣。”这两句诗凸显了清初一部分文人士大夫向往太平盛世、天下大治的心态。 复雨〔1〕 花枝濛濛日将暮〔2〕,飒飒凉飙起庭树〔3〕。雨脚射地昼阴晦〔4〕,急溜鸣檐不知数〔5〕。连年左辅嗟大无〔6〕,有蜚多麋仍屡书〔7〕。良民重累背乡县〔8〕,奸民攻剽成萑苻〔9〕。天南干戈未宁息〔10〕,男罢农耕女废织。长沙江中多战船〔11〕,祝融峰头尚兵革〔12〕。羽书日日下山东〔13〕,秸秷转输动千亿〔14〕。苦竹黄枫猿昼啼〔15〕,舟子征人少颜色〔16〕。掘冢铸币既不能〔17〕,辗转呼天犹力穑〔18〕。今年稍稍宜雨旸〔19〕,黍稷扑扑稻叶长〔20〕。长官鞭扑那敢避〔21〕,努力公家输酒浆〔22〕。 〔1〕顺治十三年(1656)夏,顺天府与山东一带多雨伤稼,天灾频仍;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复明势力在李定国等人的率领下,活跃于云南、广西、湖南一带。诗人蒿目时艰,哀叹民生,反映了古代文人士大夫传统忧患意识的深沉。清惠栋注云:“谨案顺治十三年闰五月,世祖谕吏部曰:‘朕惟民资农事以生,必雨旸时若,始能百谷用成。近来阴雨浃月,恐致淫潦伤禾,使百姓失望,每思及此,不胜兢惕。当竭诚祈晴,尔部即察例举行。’”可见当时天灾之严重。 〔2〕花枝濛濛:语本唐顾况《萧郸草书歌》:“上林花开春露湿,花枝濛濛向水垂。”濛濛,迷茫的样子。《诗·豳风·东山》“零雨其濛”,汉郑玄笺:“归又道遇雨,濛濛然。” 〔3〕飒(sà卅)飒:疾速的样子。唐杜甫《石龛》诗:“奈何渔阳骑,飒飒惊蒸黎。”凉飙起庭树:语本唐任希古《和李公七夕》诗:“落日照高牖,凉风起庭树。”飙(biāo标),暴风。 〔4〕雨脚:密集落地的雨点。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5〕急溜(liù柳去声):疾速下注的水,又作“急霤”。唐元稹《书异》诗:“瘴云愁拂地,急溜疑注瓶。” 〔6〕左辅:原为汉代京城长安三辅之一左冯翊的别称,以其在京兆尹之左(东)而得名。后世故称京东之地为“左辅”。作者家乡新城在京师(今北京市)东南,这里即以“左辅”代指山东新城一带地域。嗟(jiē接):表示悲伤的叹词。大无:指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