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型人格进阶版(27种性格类型的自我成长之旅第9版)

九型人格进阶版(27种性格类型的自我成长之旅第9版)
作者: (智利)克劳迪奥·纳兰霍|责编:祁定江|译者:杨宁//彭淦//张
出版社: 贵州人民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5.88
折扣购买: 九型人格进阶版(27种性格类型的自我成长之旅第9版)
ISBN: 9787221158192

作者简介

克劳迪奥·纳兰霍,现代九型人格理论的奠基人,著名的精神病学家。 1932年出生于智利,1959年获得医学学位,就职于智利大学医学院,后赴美国哈佛大学访问深造。20世纪70年代起,他将古老的九型人格理论与现代心理学结合,从而将囿于小圈子的九型人格理论引入学术界。他还创立了求道者学院,将其推广到意大利、巴西、法国、德国、英国等多个国家,受益者甚众。海伦·帕尔默、唐·理查德等多位九型人格大师,都曾经师从他学习。 一生著述二十多部,包括《疗愈之旅》《觉醒之歌》《九型人格中的社交副型》

内容简介

1号 虚荣 要想把愤怒(anger)理解成一种激情,我们首先得学会将它和另一种情绪——暴怒(rage)区分开来。 我们都知道,暴怒是人在面临危险和侵略时的一种情绪反应,而愤怒则不同,它是一种激烈而无法控制的冲动,是人原本完整的充实感被打破之后所面对的存在性空虚。 不过在遗失了尘世的天堂之后,这种完整充实感的丧失,在1 号眼中,就成了一种必须要纠正的错误。 对于理智型人格类型来说,所谓激情是指试图通过直面痛苦,直面对丧失的恐惧,来恢复生存空间的完整性。对于情感型人格类型来说更是如此。但是1号的做法与之相反,他们会生成一种优越感,通过自我抽离来和恐惧或痛苦保持距离,而这种优越感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矫正他们认为错误的超脱感。所以我们据此可以推断,这种矫正所包含的冲动将促使人们采取一种具体而又完美的行动,来消除苦恼。 大体来说,1 号的童年通常缺乏正确的指引,缺乏关爱。相反,他们常常被要求要懂事,讲道理,不要表现出自己的本能和自然情绪,不能有丰富的情感表达——而这些都是童年自我的一些典型特征。简言之,1 号在儿童时期就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其中没有给错误留下任何余地。 儿童对于父母痛苦的敏感,会迅速转变成一种帮他们解决问题的愿望。1 号最爱的莫过于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愤怒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一种情绪,而更像一股熊熊燃烧的能量,推动1 号前行的同时,也让他们不断地逃避回应与自身处境相关的各种感受,逃避做出相对应的思考。 1 号这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态度,表明他们的内心需求是改变环境,而不是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这种内在需求,导致了优越感的产生,以及对那些“错了”的人的蔑视。 根据副型不同,愤怒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在1 号社群型和1 号自保型身上,副型所带来的反向行为是将这种情绪转变成沉着冷静和乐善好施。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1 号总是喜欢不经意间将自己精神和行为上的严密性强加给别人,要求别人也像自己那样,表现出同样的对完美主义的执念。他们对于行为和情绪层面上的纪律有着非常强的控制欲和苛刻要求,目的是确保秩序和严密性得到尊重,他们相信这种秩序和严密性将能有效地消除错误。 1 号的优越感来自他们对自己的自我确认——他们眼中的自己德行高尚,行事公正。这种优越感让他们有权获得权力和威信。 这是一种标准的、有着近乎神经质般道德感的人格类型,倾向于将自己所认定的个人标准强行定性为绝对规范。这让他们得以把欲望转变成行为准则,通过这种方式,那种因为冲动或情绪(在他们眼中,这都是缺点)而产生的不完美感便能消除了。 1 号社群型 1 号社群型与1 号其他副型是非常不同的。造成这种不同的,是一种奥斯卡·伊查索称之为“不适应性”(non-adaptation)的性格特征。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直接把这种性格特征描述为僵硬(rigidity),指的是一种类似学校教师的精神状态,或者威廉·赖希所说的“贵族性格”。不过僵硬这个词更适合用来形容一种行为风格或某种特定的人格特点,而不是用来描述一种需求或热情。因此这种对于理解1 号社群型起着基础性作用的神经质需求,其构成依然悬而未决。 在这次的研究过程中,一名女性的例子让我感到豁然开朗。这位女士在一所大学的哲学系工作,不仅非常聪明,文化素养高,而且说着一口地道的美国中西部口音。让人惊讶的是,尽管搬到加利福尼亚州已经有段日子了,但她说话时依然保留着很重的口音,而这种口音通常让人联想到说话者受教育程度不高。由于她属于1 号社群型,那么这种情况可以理解成这位女士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适应性,但是如果从潜在动机的层面去理解这种行为特点呢? 在这个例子中,鉴于人们的说话方式通常会逐渐适应周围的环境,那么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她始终没有这么做呢?对我来说,提出这样的问题本身足以证明,答案就在她自我感觉正确的普遍心态中。她的这种行为好像在说“我的方式就是对的方式”,也就意味着适应她是别人的责任。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她会犯一些在她这个文化层次较少会犯的错误,显然应该是那种相信自己高人一等的态度所造成的。 尽管如此,这种自以为理应正确的感觉并不应被视为一种动机或热情。而且如果我们想解释1 号自保型(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1 号自保型是严格意义上的完美主义者,尽管他们长期以来一直了解自己的不完美,但这反而让他们不断地让自己更加完美)和1 号社群型(他们已经自我感觉完美,正因为如此才会犯下严重的错误)之间存在的反差,我们应该回到促使优越感产生的需求上去。正是出于这种需求,1 号社群型才会采取一种让自己完美而无可挑剔的姿态。1 号社群型非常热衷于觉得“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与此同时,这种感觉又意味着他们拥有高于他人的某种权力,会尽一切可能让别人感到自己是错误的。这种感觉就好像在宣称:“如果你错了,那也就意味着我比你更有权利控制整个局面。” 通过某种方式让别人觉得自己错了从而获得掌控权,这需要很大的技巧。这就类似于1 号性本能型通过纯粹的自信、占有,以及相对应的权利意识来获得控制权。但是考虑到这些副型人格体验归根到底是一种隐性的道德优越感,因此我们有必要指出,在道德感和道德说教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1 号社群型的占据道德高地,虽然看上去非常的高尚,充满着正义感,但实际上正是源于他们表面上的道德感,只不过是道德说教而已。 1. 九型人格奠基人克劳迪奥·纳兰霍首部中文作品 九型人格在中国广为人知,但其奠基人克劳迪奥虽在世界上声誉卓著,却在国内罕有知名度,原因便在于其作品未能引入中国。本书弥补了这个缺憾。 2. 克劳迪奥·纳兰霍最富盛名的力作,已修订到第9版 汇聚了纳兰霍毕生研究精华,也包括其亲密弟子的诸多真实案例,其中不乏各国著名心理治疗大师。 3. 国际九型人格协会(IEA)指定教材。首次全面、系统、完整地探讨了九型人格下的各种副型,理论与案例兼具,实战性、可读性极强 4. 九型人格爱好者不可不读的进阶版精品。引导你更好地把握自身性格特性,洞察真实的自我,成就人生的圆满、幸福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