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家风

毛泽东家风
作者: 丁晓平|责编:郭娜
出版社: 人民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54.50
折扣购买: 毛泽东家风
ISBN: 9787010214597

作者简介

丁晓平,1971年出生,安徽怀宁人。毕业于南京政治学院。研究生学历。 现任解放军出版社昆仑图书编辑部主任、《军事故事会》杂志主编,副编审。荣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总政优秀青年拔尖骨干人才。中国作协第七次“青创会”代表。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兼青年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致力于文学、历史、学术的跨界跨文体写作,著述700余万字。 主要著作:历史传记作品《光荣梦想:毛泽东人生七日谈》《中共中央支笔(胡乔木传)》《王明中毒事件调查》《五四运动画传:历史的现场和真相》《硬骨头:陈独秀五次被捕纪事》《毛泽东的亲情世界》《毛泽东的乡情世界》《邓小平和世界风云人物》《埃德加·斯诺:红星为什么照耀中国》《感动中国:与毛泽东接触的国际抗日友人》《张万年传》和长篇小说《爱着》、诗集《写在浪上》、长诗《汶川九歌》等。编著作品有《毛泽东自传》和开国领袖印象丛书等。 其著作或策划编辑作品曾荣获国家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解放军图书奖、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提名奖、全军文艺奖特别奖、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全军文学征文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等。

内容简介

人民会说话的 没有想到,第一次到韶 山是在这样一个春天的夜晚 。从长沙机场出发,大约一 个小时的车程。一路上,朋 友不断以主人身份介绍毛泽 东主席生前身后在韶山的种 种传奇,给伟人苦难辉煌的 人生抹上了一层宗教般的神 圣亮色。我知道,他们和我 一样,对伟人的这种朴素而 诚实的敬仰,来自一种对历 史的敬畏和尊重。因为,伟 人就诞生并成长于我们此时 此刻脚下的这片土地。 我们先来读一读《韶山 来信》—— 韶山来信 “韶山冲来长又长,砍柴 做工度时光。鸡鸣未晓车声 叫,隔夜难存半合粮。韶山 冲来冲连冲,十户人家九家 穷。有女莫嫁韶山冲,红薯 柴棍度一生。”无论如何也 让人难以想象,伟人毛泽东 就诞生在这首民谣所歌唱的 地方。或许它有文学演绎的 成分,但像中国内地许许多 多的山村一样,贫穷和落后 这顶帽子戴在韶山的头上, 也是合适不过的。“长夜难 明”啊! 漫漫长夜,东方欲晓。 九十五年前的一九二一 年,也是在这样一个春天的 夜晚,二十八岁的毛泽东偕 新婚妻子杨开慧,召集二弟 毛泽民、王淑兰夫妇和小弟 毛泽覃。继妹毛泽建开了一 个家庭会议,谈及家庭及国 难当头、民生多艰的情形, 劝弟弟毛泽民把家里的事安 排好,走向社会,参加革命 ,要舍家为国、舍己为民。 他说:“房子可以让给人家 住,田地可以给人家种,我 们欠人家的钱一次还清,人 家欠我们的一笔勾销。”几 天后,二弟毛泽民像此前已 经跟随毛泽东到长沙求学的 毛泽覃、毛泽建一样,离开 韶山,去了长沙。 再往前十年的一九一一 年,那也是一个春天,毛泽 东第一次离开韶山去长沙。 直至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逝 世,五十八年间,他回故乡 韶山仅仅只有八次。一九二 七年,也是在春天,他第六 次回乡,用了三十二天时间 考察农民运动,发表了著名 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是的,在那个春天的夜 晚,毛泽东离开韶山时向乡 亲们发出了气壮山河的誓言 :“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 也不回韶山了!” 故土萦怀,乡情依依。 毛泽东是一个重情执礼的人 。但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 平建设时期,无论身处何方 身处什么位置,他都深深地 眷恋着生他养他的家乡,思 念着韶山的亲友师朋。更何 况,他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共 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最高领导 人,韶山的父老乡亲更没有 忘记他,或者说,对他充满 更多的期望和期待。俗话说 ,大树底下好乘凉嘛!韶山 亲友求他办事的也就慢慢地 多了起来。那个时候,韶山 没有电话,没有电报,更没 有手机,没有微博、微信, 坐在中南海的毛泽东与韶山 的乡亲们的联给,完全靠原 始的“鸿雁传书”。 是的,韶山来信啦!一 封又一封,应接不暇。完全 可以想象,也完全可以理解 ,韶山来信——除了问候之 外,更多的则是写信“求”他 ,或要求帮助调入北京安排 工作,或要求解决求学入党 问题,或要求政府给予特殊 照顾和待遇。怎么办? 家书抵万金。对亲友提 出的要求,毛泽东当然重视 ,几乎每一封都亲笔回复。 想当初,一九二五年的春天 ,他第五次回韶山“养疴”, 创建了中国农村最早的党支 部之一——韶山党支部,领 导群众向地主土豪劣钟展开 “平粜阻运”的斗争,不就是 希望父老乡亲们的生活富裕 起来吗?如今,你毛泽东当 了国家主席,难道就不管不 顾韶山的亲戚朋友、乡里乡 亲了吗?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