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儿流浪记(完整全译本)

苦儿流浪记(完整全译本)
作者: (法)埃克多·马洛|译者:章衣萍//林雪清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1.67
折扣购买: 苦儿流浪记(完整全译本)
ISBN: 9787535490186

作者简介

林雪清,生平不详。译作有《苦儿流浪记》、《爱弥儿捕盗记》等。 章衣萍,安徽绩溪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南社和左翼作家联盟成员。幼年入蒙学馆,1908年赴潜阜读书后入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1年入北京大学预科。北大毕业后,在陶行知创办的教育改进社主编教育杂志,上海大东书局任总编辑,与鲁迅筹办《语丝》月刊,系重要撰稿人。1928年任暨南大学校长秘书兼文学系教授,抗战后任成都大学教授。著作甚丰,有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诗集、学术著作、少儿读物、译作,为现代作家和翻译家。 埃克多·马洛(1830-1907),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年轻时曾进入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在那里,他开始了自己的小说创作。1859年,埃克多·马洛创作完成他的一部小说《情人们》,一举获得成功,从此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埃克多·马洛是位多产作家,并以写情节剧小说(即以情节取胜的小说)载入法国近代文学史。他一生写就《爱情的牺牲品》、《罗曼·卡尔布利奇遇记》、《孤女寻亲记》、《苦儿流浪记》等70余部小说,而且大多在当时十分畅销,其中写成于1878年的《苦儿流浪记》更是家喻户晓。这部小说刚问世时,便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获得法国 的文学奖,还被译为多国文字,并多次搬上荧幕。

内容简介

生长 我一直到了九岁,还当那养我的女人是我自己的 母亲。每次我哭泣时,那女人就跑到我身旁来,抱着 摇我,直等到我泪干时才止。我没有一回不是接受了 她的接吻才上床睡觉的。十二月刺骨的冷风,飞着大 雪,吹到那冰冻的玻璃窗上的夜里,她曾拥抱了我冰 冷的双足,给我取暖,一面还唱歌给我听,那歌儿的 调子和语句,到现在还有些牢记在我的耳朵里。 当我把家里的牝牛带到田野去放牛时,时常碰着 了骤雨;这时候,她就从别的地方跑到我身旁来,让 我骑在她的肩上,撩起衣裳,盖住了头,然后把我带 回家里去。或者我和别的小孩子噪闹,哭了回来时, 她就很温柔地劝慰我,直到我不哭了为止。之后,她 就教训我,指正我的错处。 她说话时很温柔,眼睛里充满了慈爱的光,她是 非常疼惜我的。即使她骂我的时候,还是含满了温柔 。这种种地方看来,都使我只当她是我真的母亲。 我自从发现了下面的事情之后,才知道她并非我 的生母:—— 我们的乡村,叫做斜巴陇,是法兰西中部一个很 穷僻的乡村。这乡村之所以贫穷,并非农人们的懒怠 所致,完全是因为地方不良的原故。眼界所及处,都 是长遍了羊齿类和灌木的荒地,其间虽还有些丘陵的 起伏,然而,在这不十分高的小山上,却时常吹着强 烈的风,所以稍高大一点的树木,是不能生长起来的 。不过山谷低处,也有不少的粟树与槠树。谷底还有 急流的浅涧,向辣尔河流去。细小的耕地与人家,沿 着这小河的两旁散处,我就是住在这散处的一家中, 听着溪流的歌声,长大了的。 在这故事未开始以前,我在这家里,没有看见过 一个男子。可是母亲(我总当她是自己的母亲的那女 人)并不是寡妇。她的丈夫是一个石工。这地方的劳 动者,都是到巴黎去找工做的,她的丈夫也一样的, 在巴黎工作。但是自从我懂得人事以来,他却一次也 不曾回到村里来过。这村里,同他在巴黎一起做工的 同乡,有时回乡时,他便托他们,带了一点钱回家里 来。这时候他们不说别的,照例有几句话:“耶路姆 身体平安。时时都有工做,你们不必系念。这是他托 我带回来的钱,你算算有没有错。” 母亲只要听到这几句话就满足。大家看见了她的 丈夫不回来,就以为是他们夫妇不和,那是错的。母 亲时常告诉我说,巴黎是最好嫌钱的地方,所以在能 够做工时,就在那里做工,等到积下了一点钱,足够 安安乐乐地过以后的日子时,他就会回来的。 在十一月的一个黄昏,我正在门口斩树枝烧火, 来了一位素不认识的男子,问我这里是不是耶路姆的 家。我告诉他这里就是。于是,他就推开了柴门跑进 去。我从没有见过这样一个满身是泥的人,泥水一直 溅到了帽子上,那双鞋子像从泥田里拔起来的一样, 只要一看,便知道他是在泥泞的道路上,走了好几里 路来的。 母亲听到人声,跑了出来时,他已经跨进了屋子 里来了。他马上说:“我是从巴黎来的,有话要对你 们说……” 但是,这话语和从前的有点不同。他并没有接着 说,那我们时常听惯的“耶路姆身体平安。时时都有 工做……”的几句话。母亲合着手掌,声音带抖地说 :“耶路姆一定有什么事发生了,呀,我的上帝呀! ” ……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