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集/中华经典好诗词

柳永集/中华经典好诗词
作者: 编者:陶然|总主编:陈祖美
出版社: 河南文艺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18.30
折扣购买: 柳永集/中华经典好诗词
ISBN: 9787555907060

作者简介

陶然,1971年生,江苏南京人。199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诗学及宋元文学研究。出版有《金元词通论》等著作多部,另在《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内容简介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①,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② ,留恋处、兰舟催发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④。 念去去⑤、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⑥。多情自古伤离 别。*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此去经年⑦,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 风情⑧,*与何人说。 [注释] ①长亭:古代送别之所。 ②都门:京城之门,此处指汴京东城一边的东水门。 帐饮:在郊外设帐幕,宴饮饯别。无绪:心情不好,没有 情绪饮酒。 ③兰舟:木兰木所制之舟,此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 。 ④凝噎:喉头哽塞,说不出话来。 ⑤去去:去而复去,重复言之,以示远去。 ⑥楚天:此指长江中下游一带,春秋时属楚国。 ⑦经年:年复一年。 ⑧风情:男女相悦之情。 [点评] 柳永的青年时期是在汴京度过的。在景祐元年(1034 )中进士之后,就离开汴京,在江淮、两浙等地任幕职官 。在这之前和此后的游宦生涯中,也多次南来北往,出入 京师。这首词的写作年代虽然难以考定,但无疑是柳永离 开汴京,南下江浙时写的。 《雨霖铃》这个词调,相传是唐玄宗在蜀道中思念杨 贵妃时所创,从声情上来说,本即是**哀怨之调,宋代 王灼《碧*漫志》卷五中说:“今双调《雨淋铃慢》,颇 极哀怨,真本曲遗声。”这首词用以抒发离情别绪,与词 调的声情正相吻合,柳永精通音律,当非泛设。此词上片 记别,从*暮雨歇,送别郊外,设帐饯行,到兰舟催发, 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叙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 别的情怀举动,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明白晓畅, 情事俱显。“寒蝉”句,点明时令,“长亭晚”,点明离 别之时间地点,同时也以这些景物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都门帐饮”,是送别之地,“兰舟催发”,说明柳永这次 离京南下,并非车马陆行,而是在都门坐船走的。北宋时 ,自汴京到江南,主要是走水路。汴京本倚汴水建成,从 汴京上船,经汴水入淮,再经运河,渡江到江南。此词中 写的行程,就是走的这条航线,是汴京通往东南的水运干 道。词中对于离别心理的描绘也十分精细,已是“无绪” ,正当“留恋”,然而“兰舟催发”。“执手”二句,可 谓写尽古往今来的离别情状。“念去去”,推想别后,指 明了舟行所至的方向,自汴京东水门登舟,沿汴河一路南 行,即是向“楚天”进发。下片设想别后的冷落凄清景况 。由别后之当晚设想到别后之次*清晨,再到别后之“经 年”,总是皆因离散而令人销黯。顺势展衍,*后以情收 结,余味不尽。词句清和朗畅,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凄 婉动人。 这首词在历来描写离情的文学作品中,称得上是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