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内外

编辑部内外
作者: 范若丁
出版社: 花城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7.70
折扣购买: 编辑部内外
ISBN: 9787536082199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十年荒唐岁月使一切美好的**的东西烟消云散 ,待出版社恢复生机,恢复运转,即使开足马力,也 难满足群众对图书如饥似渴的需求。现在的年轻人很 难想象,偌大的新华书店曾经被一两本书塞满:千篇 一律的红皮书或**的小说《欧阳海之歌》。无书可 读的年代是荒漠的年代,人们不能永远接*这种心灵 的荒漠化。等到时代有了转机,只要有一本新书出版 ,就会有人排队购买。新华书店前的长龙,是一道新 的风景。有一次我在沈阳出差,**下午路经新华书 店门口,听说正在卖人民文学出版社刚刚重印的一套 外国文学名著,看看将落的斜阳,看看冒着寒风排成 长队的人群,我毫不犹豫地加入到这一人数过百的队 列之中,如今我书架上的《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 就是那次排队的收获。**很多作家因为历史原因荒 废太久,一时根本没多少东西可出,新华书店里可以 选择的书很少,因此任何一本新版书都有好几万的印 数,任何一个刊物都有几十万的发行量。翻译的书根 本不讲版权,大家也没有版权意识,拿来就译,译完 就印。读者如饥似渴,饥不择食,新华书店不愁有卖 不出去的新书。 20世纪70年代,出版社*形势限制,出版文艺书 籍不多;每出书,常通过举办作者学习班的形式组稿 。我与后来活跃在广东文坛的廖红球、程贤章、朱崇 山、杜峻等人,都曾参加过此类学习班。我写了一些 稿子,因与形势配合不紧,多未采用。1976年粉碎“ ***”,局势突变,出版社一时缺少稿源,找来几 个中山大学学生清理积稿,易征看到我的一篇被他们 弃置的稿件——《在(火线报)编辑部》,拿过去细看 ,认为文笔清新,没有“帮”气,予以肯定,并将我 原先投寄的一些稿件找出来重新审阅,向领导提出编 一个集子。1977年初,李士非、易征带领十余位业余 作者到化州安埠办学习班,打算组织一批新稿。我的 名为《并未逝去的岁月》的集子,就是在这个学习班 上定稿的。此书易征任责编,他冒着酷暑,因骑车摔 折手臂而一手吊着绷带,一手拿笔改稿,精神感人至 深。《并未逝去的岁月》是新时期广东出版的**本 文艺书籍,易征特请林墉插图及作装帧设计。林墉很 乐意地接*这一委托。那时尚未**恢复稿费制度, 易征特为我申请了200元稿费,相当于我几个月的工 资。我问要不要分给林墉一部分,易征说已付给林墉 45元稿费,他很满意。**我所以重提此事,不仅是 怀念易征,也是怀念老一代编辑家的敬业精神和对作 者的关心爱护。 在易征忙于《花城》创刊那段时间,我与他接触 也较多。他**热爱这个刚刚诞生的婴儿,希望迅速 哺育它长成巨人。我去到他在红书路(今光孝路)的家 里,常常看到他在伏案工作,几次看到他把新设计的 封面用图钉钉在墙上,远远近近地仔细端详,并征求 别人的意见。那时没有激光照排之说,连做梦也想不 到这回事;排版是先由排字工人用一个个铅字排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