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旋风(修订版)

杜郎口旋风(修订版)
作者: 李炳亭|摄影:刘文
出版社: 山东文艺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杜郎口旋风(修订版)
ISBN: 9787532925988

作者简介

  李炳亭,笔名李不骑马,中国教师报山东记者站站长,《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周刊》主编,中国教育学会小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名校共同体秘书长。近年来致力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以及“名校共同体”成长途径的探索。著有《杜郎口旋风》《向阳的智慧》《高效课堂22条》《我给传统课堂打10分》等。

内容简介

伴随着杜郎口的声名鹊起,一些质疑、批评甚至不怀好意的谩骂也尾 随而来。客观地讲,在一个充斥着虚假、矫情和伪饰,普遍缺乏真实和诚 信的时代,任何的怀疑都属正常,*何况当下的教育原本带给人的就是焦 虑和失望呢。另外,我们不是也见惯了太多名噪一时的所谓“典型”,披 挂着曾经多么光鲜的外衣而强行占据着我们的意志时空吗?于是,有人怀 疑杜郎口同样是“炒作”或者某种利益集团“需要”的结果,*有人把学 习杜郎口与当年的“农业学大寨”联系起来,“忧心忡忡”地说,且看杜 郎口能“活”多久!也有一些自我习惯于在教育界总当老大,拥有所谓话 语权的城市学校,酸溜溜地对杜郎口指手画脚说,一所农村中学能肩负起 改变中国教育的重任?…… 假如你建议他们中的某些人先去杜郎口考察,然后再发表高见不迟, 他们就表现得不屑一顾。 然而,*多去过杜郎口的人,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怀着对教育的良知 与责任,给予杜郎口足够的尊重,称赞杜郎口创造的是一部中国教育的传 奇。 **教育家李镇西先生数次去杜郎口中学考察,并先后撰写长文在《 中国教师报》上发表,李镇西先生在谈到学习杜郎口时这样写道: 一、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 **次知道杜郎口中学是在《中国教师报》上,很为其创造的神话而 震惊。 但我很快心平气和:这么多年来,中国基础教育界创造的“神话”太 多太多,但大多在掀起一阵风暴之后,大家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喧嚣归于 平静。*出*落,一切照旧。 到了武侯实验中学,我在思考学校发展的时候,却想到了杜郎口。一 样的乡村学校(当然,杜郎口*加乡村一些),一样的初级中学,一样的公 办学校……我们能不能从中学习一点可以学的东西呢? 于是,我把杜郎口的经验材料,印发给了全校老师,老师们学得很认 真,有的老师——比如李明飞等人——甚至还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 比较深入的研究。 然而,似乎也是一阵风,震动和激动了一段时间后,大家好像觉得杜 郎口不好学,于是热闹也渐渐变成了宁静。老师们一切都回到了过去。 习惯势力之强大,在武侯实验中学也不例外。 其实,不光是老师们,就连我也对杜郎口产生了一些怀疑:课堂真能 变成学生的舞台吗?不只是怀疑,我甚至还质疑:老师只讲十分钟,太机 械了吧?进而又自我安慰地想:我们有我们的实际情况,不能简单照搬。 也不只是我,在我的视野内,对杜郎口不以为然的人不少。就在得知 我打算请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来我校讲学之后,一些我尊敬的专家提醒 我:“对杜郎口不能迷信!” 在崔校长一行来我校的前**,我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说,我们对待 杜郎口中学的态度应该是:虚心学习,为我所用;但不迷信,*不照搬! 其实,对任何**经验,都不应该迷信和照搬,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 拒*学习的理由。强调“特殊性”,只看到“不可比性”,往往是我们拒 *别人经验的“有力**”,是保守势力之所以强大的原因所在,也是改 革的阻力之所在。 以杜郎口为例,要强调“特殊性”会有许多“依据”:“他们只有七 百多学生,还不如我们学校学生人数的零头!”“他们的学生全住校,当 然好管啦!”等等。但是,和杜郎口中学条件相似并处于同一区域的其他 学校为什么没有取得杜郎口那样辉煌的成就呢?看来,还是老老实实地学 习,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关键是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 二、初识崔校长 请崔校长纯粹是一种缘分。十月中旬我去郑州讲学,见到同被邀请讲 学的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当时主人请我吃饭,说要等等崔校长下来一 起吃。等了一会儿,我看到一位农民模样的中年人来了,走近后他茫然地 看着大家,问:“哪位是李镇西老师?” 我马上伸出手去:“您是崔校长吧?” 我们紧紧握手,然后进了电梯。 松开手后,他说的**句话是:“我是你的崇拜者,几年前就读过你 的《**与教育》,读了三遍,还写了心得。” 我知道他说的是真话,但我听来只有讽刺:写出了20多本书的李某人 至今在学校管理上没有什么建树,而一本书都没有写的崔其升,却创造了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奇迹! 饭桌上,我发现崔校长和我一样滴酒不沾,而且很不喜欢把时间花在 酒桌上。我看他坐在座位上,很无聊的样子,使对他套起了近乎:“我们 有许多共同‘不爱好’呀!不抽烟不喝酒,也不喜欢吃这种饭!”他如同 遇到知音,用浓重的山东口音对我说:“是呀是呀!不喜欢不喜欢!”可 出于礼貌,他依然默默地坐在饭桌旁。我却没有他的修养,便对主人们说 :“你们先吃吧,我和崔校长回房间了!” 在崔校长房间,我们聊了十来分钟,虽然是**次见面,但彼此都没 有任何客套,**像老朋友一样,用崔校长的话来说,是“一见如故”。 我向他提出,能否在合适的时候到我校来给老师们作报告,他不假思索地 答应了,并主动说:“我叫两个老师和我一起去,一个教语文,一个教数 学,借用你们学校的学生现场上课!” 回到学校我把这消息给老师们说了,大家都很高兴。英语组的老师提 出,*好能够来一位英语老师也现场上课。我把这个建议给崔校长一说, 他依旧很爽快:“行!” 于是使有了这次崔校长和三位老师的成都武侯实验中学之行。 P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