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训(哈佛所敬重的事业观经典典藏)

哈佛家训(哈佛所敬重的事业观经典典藏)
作者: (美)贝纳德|译者:张文会
出版社: 煤炭工业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6.00
折扣购买: 哈佛家训(哈佛所敬重的事业观经典典藏)
ISBN: 978750205014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新思想也是一项伟大的创造 哈佛故事 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分析学的主 要创始人,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罗素学识渊博, 在上世纪20年代初他来到中国的四川。 当时正值盛夏,天气非常闷热。罗素和陪同他的 几个人坐着那种两人抬的竹轿上峨眉山。山路非常陡 峭,几位轿夫个个累得是大汗淋漓。作为一个思想家 见到此情此景,已经没有了心情观赏峨眉山的景观, 而是思考起几位轿夫的心情来。他想,此时轿夫们一 定痛恨他们几个坐轿的人,在这样热的天气里还要他 们抬着上山,甚至他们或许正在思考,为什么自己是 抬轿的人而不是坐轿的人?罗素正思考着的时候,到 了山腰的一个小平台,陪同的人让轿夫停下来休息。 罗素下了竹轿,认真地观察轿夫的表情,很想去宽慰 一下辛苦的轿夫们。但是,他看到轿夫们坐在一起, 拿出烟斗,有说有笑,讲着很开心的事情,丝毫没有 怪怨天气和坐轿人的意思,也丝毫没有对自己的命运 感到悲苦的意思。他们还饶有趣味地给罗素讲自己家 乡的笑话,还有位轿夫给这位大哲学家出了一道智力 题:“你能用11画,写出两个中国人的名字吗?”罗 素承认不能。轿夫则笑呵呵地告诉他答案:“王一、 王二。”他们在交谈中不时发出高兴的笑声。罗素陡 然心生一丝惭愧和自责:我凭什么去宽慰他们?我凭 什么认为他们不幸福? 后来,罗素在他的著作中讲到了这个故事。而且 ,他因此得出了一个著名的人生观点:用自以为是的 眼光看待别人的感受是荒谬的。大多数人认为所谓的 幸福是一种抽象的感受,而美国一家把幸福作为研究 目的的科研机构得出结论,幸福与年龄、性别和家庭 背景无关,而是来自于一份轻松的心情和健康的生活 态度。 阅后警言 接受服务的人未必是幸福的,服务于人的人未必 不是幸福的。真正的幸福只有亲历于某种感受的人来 确定,这种感受或是愉悦,或是心理满足而不一定是 做了大官,发了大财,有了大学问。既然幸福感是一 种心灵感受,那么,制造这一种令人心情愉悦的思想 也是一种伟大的创造。 时刻为人送去希望 哈佛故事 至今,德克萨斯州人还记得有一位名叫安达的信 差,他每天都快乐地哼着小曲为人们一边传递邮件, 一边传递快乐。因此,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许多小纸 条,上面写着一些鼓励性的话语。他在将信件和电报 送到人们手上的同时,也留给他们一张小纸条,上面 写着“今天是美好的一天”,“要笑口常开”,“别 再烦恼”,如此等等。 南北战争期间,安达因为年龄太大而没有入伍, 但他仍然自告奋勇到野战医院做了一名志愿者,协助 医院救死扶伤。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在医院的墙上写了一句话 :“没有人会死在这里。”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大家 的注意,医院的人说他看到的死人和伤员太多,大脑 可能受刺激了,因此才写了这样的疯话,建议把它擦 掉,但也有人认为这句话无关紧要,就留着吧! 因此,那句话就一直没有人去管,一直留在了那 面墙上。后来,不但伤员,就连医生、护士包括院长 ,也越来越受到这句话的影响。 因为有这句话,伤病员们为了不让这句话落空而 坚强地活着,医生和护士为了这句话,尽力地给予病 人最精心的医治和护理。这家医院似乎也变得坚强, 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一种盼望和坚毅的表情。 阅后警言 伟大人物,不一定是一定要做出一些轰轰烈烈事 业的人。有时候,被称为奇迹的也不一定是一项伟大 的发明与创造,而只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启发或警示, 这句话启发或警示的作用足以改变人的信仰和行为准 则。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