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逸生家族(风雅出身教家风世代传)/岭南文化世家传记丛书

刘逸生家族(风雅出身教家风世代传)/岭南文化世家传记丛书
作者: 郭毓玲
出版社: 华南理工大学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0.00
折扣购买: 刘逸生家族(风雅出身教家风世代传)/岭南文化世家传记丛书
ISBN: 978756235061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从“刘父择学”开始一个家族传奇的故事 刘逸生家族文气传承的起源,是从刘逸生开始的 。 刘家祖籍在广东中山沙溪的云汉堡村,往上五代 都没有做官的,也没有出过有点名气的读书人。不但 刘家祖上没有,就连刘逸生母亲的外家也没有。刘逸 生母亲的外家,家境大概要富裕一些,有些田地。母 亲勤劳,行事果敢,有主见,却是个文盲。刘逸生的 父亲刘祥盛,天生有种不安分的性格,刘逸生是长子 ,在乡下出生不久,就被父母亲带到县城石岐,租了 两问屋子,靠鞋匠手艺为生。过了几年,刘祥盛又率 全家到了香港,在油麻地新街地租了一片门面,开了 一间专门给皮鞋匠制作鞋楦的手工作坊。 但是这个皮鞋匠却有了那样书香绵延的后代,这 也许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回头看看,当年刘祥盛应 该是有一点文化知识的,闲时也看些通俗的杂书,但 他的知识显然不足以传授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幸好, 他不是一个普通的鞋匠,与其他自我满足的手工匠人 显然也不大一样。而最大的不一样,就是这个鞋匠虽 然自己没有什么文化,但向来喜欢文化人的“风雅” 。 刘逸生后来回忆自己童年的生活,还能记得当时 家里的一些情况,例如刘祥盛喜欢一些新鲜的玩意儿 ,他把自己的住处装饰得很讲究,卧室里放的是新式 大铁床,四柱到地,上面安了金顶,下面装着机械的 轮子,可以转向。还有时兴的大镜面五桶柜,用的是 上等的木料,满雕着飞凤、梅花,十分精致。更稀奇 的是,不知他从哪里得来一种附庸风雅的脾气,喜欢 弄些似懂非懂的字画、诗词、联语,用来装饰自己的 家。如,墙上挂了一副对联,拿瓦筒粗细的竹子破成 两半,上用行草刻着:“奇石寿太古;好花春四时。 ”按他的知识水平,懂不懂得欣赏那行草的书法,知 不知道“寿太古”的意思,显然是很有疑问的,但他 就是喜欢这个东西。不仅如此,他不知从哪里买来一 个酸枝木镜框的行书横批,上面是满满的两首七律, 后面的署名是“继尧”,估计是民国初年云南督军唐 继尧的作品。他知道“继尧”是谁,明白那诗里所说 的意思吗?显然,这只是从那些专门收买家私杂物的 杂架摊子里随手买来的,因为看到人家陈设讲究的屋 里有这种名人字画,但谁知道是真是假,价值几何呢 ! 除了在家居装饰中有些“附庸风雅”的意思,在 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刘祥盛也更倾向高雅的生活方式 。当时的广东和香港,社会形势和风气可以说是很混 乱的。抽大烟、赌博、娼妓,成为整个社会的流行病 ,大凡一些不安分,特别是有些小收入的人,很少有 不沾染上这些坏习气的。可是这位刘祥盛却仿佛“出 淤泥而不染”,既不抽烟,也不拈花惹草,不喝酒, 更不赌钱,简直一点嗜好都没有。而且,他虽然文化 程度不高,但也喜欢看书。刘逸生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还记得家里常有几本上海出版的《红玫瑰》,是 三十二开本的杂志。里面尽是些‘鸳鸯蝴蝶派’作家 写的小说、随笔之类。我看他不一定能全看懂,可是 他闲下来还是硬着头皮看几页。尽管是半懂不懂,他 也觉得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了。”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