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蜂之战/不可不读的世界动物小说经典

熊蜂之战/不可不读的世界动物小说经典
作者: (加)查尔斯·罗伯茨|总主编:南来寒|译者:稻草人童书馆
出版社: 中央电大
原售价: 18.00
折扣价: 10.30
折扣购买: 熊蜂之战/不可不读的世界动物小说经典
ISBN: 9787304084318

作者简介

查尔斯·罗伯茨(1860~1943),首个在世界文坛有着深远影响的加拿大作家,被称为“加拿大诗歌及文学之父”。更重要的是他创造了“动物文学”这一术语,是加拿大现实主义动物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广采民间关于动物的寓言和传说,结合自己对野生和驯养动物细致八微的观察,共创作了250多篇动物故事,收录在数十部选集中。他的作品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人都可以阅读,都可以从中收获感动,得到启发,从而更加热爱生命和大自然。

内容简介

第一章水獭滑山坡 人烟稀少的荒野中有一片美丽的湖泊——银水湖 。银水湖边有一座褐色的小木屋,木屋里充满了树脂 的芬芳气味。木屋里还有个非常喜欢提问题的小男孩 。银水湖周边是自然丛林,没有经过人类的改造。男 孩没有见过这种景象,所以对附近的自然环境非常感 兴趣。他年龄还小,生在城市长在城市,所以,当他 看到美丽的大自然,看到自由奔放的动物们,立刻被 自然的魅力吸引住了。他想了解一切地上跑的、水里 游的、天上飞的动物。和他一起住在小木屋里的还有 安迪叔叔和向导比尔·普林格,男孩总喜欢问为什么 ,但家里人都嫌麻烦,总是不让他提问。在这里就不 同了,他可以尽情地提出问题。 男孩想在辽阔的丛林中进行大冒险,去探求无尽 的自然知识。这个想法刚冒出来,他就发现了一个大 问题。每次他提出疑问,两个大人给出的答案总是相 差很多,一个说南一个说北,一个说东一个说西。他 只能选择相信其中之一,所以,他一直在寻找比尔和 安迪叔叔话中的差异。男孩喜欢较真,他比很多小孩 都成熟,知道很多真相。比如,送来圣诞礼物的不是 圣诞老人而是爸爸妈妈;牙掉了放在枕头底下不会被 牙仙子收走,其实是爸爸妈妈悄悄把那颗牙换成了硬 币。他毕竟还是孩子,有时候也没办法判断别人的话 是真是假。他会相信,也会去质疑,所以他的烦恼自 然也比较多。 想象力丰富、会编故事,才能引起客人的兴趣, 才算是一个好向导。比尔是一个称职的向导,为了讲 出妙趣横生的故事,常常会编出许多稀奇古怪的情节 。虽然比尔很了解野生动物,人们都称赞他博学广识 ,但有时他也会遇到答不上来的问题,虽然这种情况 很少。一般这种时候他会把脑袋里的想法拼凑起来, 但这些想法乱七八糟没有条理,所以他讲出来的故事 显得非常离奇。可他觉得,只要游客开心就行。重要 的是,这样会显得自己很可靠,人们只信任可靠的向 导。虽然他天上地下无所不晓,但客人什么问题都可 能问,遇上刁钻古怪的问题,他就只能乱编了。他确 信,只要不把故事编得太离谱,就不会有人去怀疑。 不过,他编故事也还算严谨。比如,在湖口的芦苇丛 中发现一只旧雨鞋,他不会胡扯说住在湖口的大蓝鹭 是穿着雨鞋淌水洼的,他会说,记得上次来的游客丢 过一双雨鞋,那只鞋可能就是其中的一只。 安迪叔叔对野生动物了解得不多,他意识到这一 点,也会大方地告诉别人他不懂。他以前喜欢打猎, 花了好多时间,费了好多功夫,到处猎杀各种鸟兽, 享受打猎的快感。后来他莫名其妙地改变了想法,从 那之后,他认为动物活着更有趣,观察它们的自然生 态特别有意思。他在男孩身上找到了共鸣。男孩非常 善良,家人都教育他要热爱生命,所以他绝不会去虐 待猫咪,也不会用弹弓、气枪打麻雀。 安迪叔叔常说,这世上只有一个人了解所有的动 物——他指的是写动物文学作品的作家安德鲁·巴顿 先生。但比尔一听到这句话就会露出骄傲的笑容,还 以为是在夸奖他。叔叔很谦虚,总是说自己不懂,这 一开始让男孩有些失望,但他后来发现,叔叔说的那 个了解动物的人并不是比尔,他也觉得比尔的故事太 夸张,于是就认为叔叔的话更可信。 某一天,男孩在林中散步,正好看到鱼鹰妈妈带 着胆小的孩子练习飞行。从那以后,他就对小动物很 感兴趣。他非常想听野兽们小时候的故事。但是比尔 不太了解这方面,只能发挥想象力胡编乱造。不过, 他也知道编得太离谱,会损伤他的威信,所以他总是 尽量避免这方面的话题。他总说:“动物小时候都是 一个德性,没必要浪费时间讲这个!”因此小男孩只 能听安迪叔叔讲故事了。每当男孩听安迪讲述动物宝 宝的故事时,比尔就会气冲冲地走开,去森林里找个 地方砍树,好打发时间。 银水湖附近有几个小山丘,山丘上盖满绿色的植 被,还有许多银线似的小溪流入银水湖。某天下午, 天气晴朗,阳光灿烂,安迪叔叔和男孩离开了小木屋 ,朝着其中一座山丘出发了。地面上都是苔藓,非常 柔软,几片黑色的树影落在地面上。两人踩着苔藓轻 轻地走,几乎听不到脚步声,说话时也会压低声音。 他们静悄悄的,这样才不会吓着动物们,才能看到罕 见的景象。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