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花城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7.62
折扣购买: 余白的艺术
ISBN: 9787536092594
李禹焕(Lee Ufan,1936— ),韩国艺术家,出生于韩国庆南山区一个儒教色彩浓厚的家庭,自幼深受东方传统思想的熏陶。1956年入学首尔大学,随后前往日本;1961年毕业于日本大学哲学系;1973—1991年,任教于多摩大学;目前在日本镰仓和法国巴黎工作和生活。 作为二战后亚洲艺术重要的代表人物,李禹焕的艺术实践横跨了日本物派和韩国单色画两个战后东亚现代主义最高水准的艺术群体,其艺术的影响力遍及欧美与东亚。他不仅身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学哲学出身的理论家,撰写了大量艺术评论和艺术理论的著作。《余白的艺术》是李禹焕自选1967年至2000年的艺术随笔,曾先后日本MISUZU书房和英国伦敦LISSON画廊出版。 译者简介: 洪欣,艺术家、时装设计师、小说家(专栏作家)、画廊主。毕业于东京大学经济学研究科经济学博士,同时修文化服装学院硕士,曾游学于ESMOD PARIS,现生活工作于东京和上海。 章珊珊,1987年出生,2008年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日语系。主要从事艺术文化领域工作(当代画廊、美术馆、展览公司从业经历),喜欢文学、艺术、电影和音乐。
我是孤独的。我的身体无处安放。 然而我并不是孤身一人。正因为我身处过多的关系中,却什么也没有牢牢紧握。 我生于韩国,在韩国待到二十岁左右,之后便移居日本四十余年。其中有三十多年是以欧洲为中心,在世界各地来往穿梭。 可能是这复杂背景的缘故,在韩国人看来,我已经日本化;在日本人看来,我的根又在韩国;去欧洲的时候又被排斥为亚洲人。像乒乓球一样,被来回推卸的孤立者,哪里都难以接纳我。 一直都处在这种辛酸的立场,被排斥、被视为危险分子。对于一方来说我是逃亡者,对另一方来说又被看作侵入者而被排斥在群体之外。被他人审视的同时,我也在认真审视对方。不被群体接纳的时候,意味着对方往往只着眼于彼此之间差异的部分。 也可以说,正是这种疏离感造就了我和我的艺术。 生活中,疏离感既是痛楚的,也是一种力量。被反复审视的立场是辛苦的,然而这种不舒服,居无定所的流离感说不定正是我们生活的世界的真实之处。 我不能久居同一个地方,时间一长,身心都在躁动。这样的反复遭遇,促成了我将事物剥离到共同体之外去观察它们差异性的癖好。不断被排斥,与异质性相伴相存,既是充满活力的又是悲凉的。 ◆物派艺术大师、代表人物李禹焕三十余年的艺术随笔集,哲学修养深厚,为亚洲艺术提供诸多理论启发。 ◆随笔内容述及塞尚、马蒂斯、蒙德里安、布伦、斯特拉、若林奋、白南准等现当代艺术家中的旗手,以及古井由吉、中上健次等作家,对西方现代艺术提出批判,崇尚自然原本状态,确立二战后东亚的艺术思想和创作方法。 ◆著名艺术评论家朱其撰写导读,引领读者更有条理、更深入了解认识李禹焕的艺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