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点金融史(Ⅱ影响世界的金融巨头)

每天读点金融史(Ⅱ影响世界的金融巨头)
作者: 孙健//王宇宙
出版社: 新世界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9.12
折扣购买: 每天读点金融史(Ⅱ影响世界的金融巨头)
ISBN: 9787802288201

作者简介

孙健,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1990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4项;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5项:出版中英文专著12部,其中研究海尔的专著7部(部分著作已在国外翻泽出版);在《新华文摘》、《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研究》、《香港财经月刊》等国家级期刊、海外期刊、国际会议上发表有影响的论文170余篇。

内容简介

进军石油行业 1859年8月,埃德温·杜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泰塔斯维尔发现了石油 。这立刻引发了美国经济史上的石油热潮。和当年的黄金热潮一样,人们 又蜂拥至宾夕法尼亚州去寻找发财的机会。洛克菲勒最初也曾去泰塔斯维 尔做过实地考察,但他回来后认为目前石油需求量较小,产油区的盲目开 采容易导致石油价格暴跌,投资原油开采的风险太大。 后来的事实证明,洛克菲勒的观点完全正确:那时柴油机尚未出现, 石油主要用于制造照明用的煤油以及机器上使用的润滑油。由于宾夕法尼 亚州原油开采过量,而又无法及时运出,结果导致价格直线下降,仅用了 两年时间,原油价格已经由1860年的每加仑0.22美元下降到1862年的每加 仑0.0083美元,简直就同水一样便宜! 在这种情况下,泰塔斯维尔地区的采油商亏损惨重。而此时的洛克菲 勒和他的公司一直以经营农产品为主,业务蒸蒸日上。 真正把洛克菲勒引入石油行业的是一个叫萨姆·安德鲁斯的英国人。 安德鲁斯是克拉克的老乡,主要从事煤炭的液化研究工作。在埃德温·杜 雷克钻到石油之后,安德鲁斯认识到从石油里提炼出来的灯油绝对可以代 替从煤炭里炼出来的液化油。于是,他又转向石油的精练研究。经过一段 时间的努力,安德鲁斯终于发明了亚硫酸气炼油法,这成为他敢于自主创 业的秘密武器。 为了筹措资金建设炼油厂,安德鲁斯找到了他的老乡莫里斯·克拉克 。由于当时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的经纪生意正红火,所以克拉克并不打 算在这个项目上进行投资,但洛克菲勒却对石油的前景充满信心。由于洛 克菲勒的劝说,最终克拉克也同意拿笔钱来试一试。不久之后,他们投资 4000美元,成立了“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这标志着年仅24岁的洛克 菲勒正式进入了石油行业。 1864年9月,洛克菲勒与政治家斯皮尔曼的女儿罗拉结婚。他的这位太 太给丈夫带来了不少好运,因为岳父斯皮尔曼大人已经是俄亥俄州的议员 ,所以克利夫兰的财界不得不对洛克菲勒刮目相看。此时的克利夫兰已经 有石油精炼厂12座,但规模都很小。 一生最大的决定 洛克菲勒的炼油厂设在金斯伯里的一条小河边,离克利夫兰市中心只 有2.4公里的路程。不做则已,要做就全力以赴,这是洛克菲勒的个性。此 时的他已经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从贸易公司转移到了炼油厂上面。 如果说洛克菲勒最初进入石油业得益于安德鲁斯的游说的话,那么他 后来对石油的热情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判断。 在洛克菲勒的精心打理下,炼油业务取得了很大成功,一年之后业务 就超过了农产品生意,成为公司最赚钱的行业。 随着炼油业务的发展,洛克菲勒同合伙人克拉克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 锐。从19岁与克拉克成立公司以来,洛克菲勒与克拉克的关系一直不是很 融洽,因为克拉克并没有把这个比自己小十岁的合伙人放在眼里,而洛克 菲勒也不会在自己羽翼未丰时便与比自己强的人作对。多年来,为了公司 的业务,他兢兢业业,对趾高气扬的克拉克多方闪避。不过,随着洛克菲 勒在公司里地位的上升,克拉克不得不在多方面依赖起洛克菲勒来。两人 的这种微妙关系在取得了某种平衡之后,才使得公司没有因内讧而早早夭 折。 但是,随着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洛克菲勒意识到克拉克已经成为自 己取得更大发展的绊脚石,如果想拥有更大的崭露头角的空间,就必须摆 脱克拉克的束缚。1865年,洛克菲勒正式向克拉克摊牌。 决定合伙解散后,由经纪公司投资的这个炼油厂成为两个合伙人争夺 的焦点,因为他们在经营中都认识到石油项目的巨大发展潜力。他们决定 用拍卖的方式在他们之中产生炼油厂的最终归属者。 洛克菲勒对炼油厂的所有权抱着势在必得的决心。炼油厂的底价是500 美元,但很快双方的报价就达到了7万美元,这其实已经超出了炼油厂的实 际价值。 不知是洛克菲勒选择了石油,还是石油选择了他。后来他在自己的回 忆录中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的过程: “最后价格开到了6万美元,又一步步喊到了7万美元。我开始担心自 己是否真的能够买下这个企业,是否能筹到这么多钱。最后,当对方喊到 7.2万美元时,我几乎是本能地喊出了7.25万美元的价码。这时,克拉克说 :‘我放弃了,约翰,炼油厂归你了。’我提议立刻开支票给他,不过克 拉克说:‘不用了,我乐意将炼油厂托付给你,在你方便的时候我们再结 账也不迟。’” 洛克菲勒虽然如愿以偿地获得了炼油厂,但他并没有占到便宜,他用 自己在经纪公司的一半股份,换来了对炼油厂的完全控制权,像赌博一样 将所有的赌注压在石油这个项目上。 克拉克退出后,公司名称改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这对于26岁 的洛克菲勒而言,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他在回忆这件事时曾说:“这 是我一生所做的最大决定。” 从此之后,洛克菲勒便勤勤恳恳,全神贯注于自己的石油事业了。他 利用岳父的关系从银行申请了10万美元的贷款,改进和增添炼油设备。扩 大生产规模,使日产油量增至500桶,年销售额也超出了百万美元。当年, 克利夫兰市税务局有这样的记录: “1865年,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共交纳税金3.18万元。” 与此同时,洛克菲勒还大肆扩建与炼油相关的其它设施,并趁产油地 缺乏统一管理、盲目开采导致油价暴跌的机会大量囤积原油。克利夫兰《 领导者》报上登出过这样的消息: “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有一座大车库,内可容纳8辆原油装卸运输 车。此外,还有两座可存放6万桶油的仓库。” P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