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表演者(于坚文集)

沉默表演者(于坚文集)
作者: 于坚
出版社: 云南人民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3.04
折扣购买: 沉默表演者(于坚文集)
ISBN: 9787222167759

作者简介

于坚,诗人、作家。 1970年开始写作诗歌、散文、小说、评论至今。 1980年开始摄影至今。 1992年开始拍摄纪录片至今。 著有诗集、文集多种。获数十种诗歌奖、散文奖。 长篇散文《印度记》获2012年《人民文学》杂志非虚构作品奖。 纪录片《碧色车站》入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银狼奖单元。 系列摄影作品获2012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华夏典藏奖。 纪录片《同饮一江水》总撰稿。 最近二十年为《中国国家地理》、《华夏人文地理》、《旅行家》等刊物特约撰稿人。 在西班牙、台湾、澳门、昆明、大理等地举办摄影展。

内容简介

回到中国 今天,国际化已经成为一场如火如荼的中国运 动。许多地方领导甫一上任,立马想到的就是将这 个地方“国际化”。国际化是一套现成模式,随之 而来的就是拆迁、移民。其行事风格,就像占领军 司令,完全不顾地方的历史、庙堂、文化,及人民 的积累千年的地方生活经验。将一种全新的生活模 式、建筑格局强加给有着几千年传统的生活世界, 似乎当地人从来没有生活过,他们野蛮到连房子都 不会盖。这些司令甚至都没有时间去翻翻当地的史 册,其实在司令们的“新世界”到来之前,地方一 直在将此地作为“鱼米之乡”“神社”来记载、歌 颂并安居着。按理说,来到一个地方施政,首先要 尊重,地方是一个已经完成的重,那是别人传宗接 代的故乡、盘根错节的家园,不是一张白纸。一个 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生活经验,这是历史、文化、语 言、传统、风俗、气候、地理位置等等因素决定的 。执政者首先要问道于地方上的父老乡亲、儒生渔 父,起码要问问,在这个地方,要怎样生活才是幸 福的。幸福曾经是如何的,在此基础上的才能进步 。但都被视为蛮荒,舍我其谁,在我之前的一切都 是落后,一个字,拆。许多地方,传统家园早已被 拆掉,如今拆着已的是前任的“政绩”了。 司令们人手一册的施工图千篇一律,国际化, 不外乎就是照搬美国、欧洲、新加坡、日本……这 些地方的模式。他们忘记了一点,美国是美国人根 据美国地方因地制宜的结果,欧洲是根据欧洲地方 因地制宜的结果。最近看到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对 美国的评论,他认为那地方“无聊得要命”“令人 气馁的荒凉,美国百分之九十五是一个丑陋、教人 喘不过气来的、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国家,总之无可 救药的平淡”“只需走一小段高速公路……就可以 勾勒出美国的轮廓”……卡尔维诺这么说,是基于 他的意大利地方生活经验。 在全球化势如破竹的今天,国际无法回避。国 际化是经济运动,是用货币重估某些价值,它只是 权宜之计,而不是大道。如果国际化最后仅仅是接 上了那两根直挺挺的轨,与地方的复杂深厚丰富多 元的生活经验水火不容;如果那些以摧毁“车如流 水马如龙,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买杏花”的 生活世界为代价建起的“国际”,只是一座座水泥 鬼城;如果高速公路终端只是死去的河流、寂静的 春天、有毒的田野,人民要这种“国际化”干什么 呢? 削足适履这个成语的意思恐怕许多人已经忘记 了,在我看来,今天许多“国际化”,其实都在削 足适履。那些惨烈的拆迁,起因无不是当局者执意 要削足适履。削足适履与因地制宜是两种不同的方 式,前者要命,后者生生。可怕的是今天的中国地 方,“国际化”似乎越来越成为“道”了,老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