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戏(精)/汪曾祺生活三书

人间有戏(精)/汪曾祺生活三书
作者: 汪曾祺
出版社: 北岳文艺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1.90
折扣购买: 人间有戏(精)/汪曾祺生活三书
ISBN: 9787537861137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 江苏高邮人。 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 他的创作,小说、散文、戏剧、文论、新旧体诗等诸体兼备,皆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堪称文体家;又兼及书画,多有题跋,以博雅名世。 主要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人间草木》等。\"

内容简介

两栖杂述 我是两栖类。写小说,也写戏曲。我本来是写小说的。二十年来在一个京剧院担任编剧。近二三年又写了一点短篇小说。我过去的朋友听说我写京剧,见面时说:“你怎么会写京剧呢?——你本来是写小说的,而且是有点‘洋’的!”他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有些新相识的朋友,看过我近年的小说后,很诚恳地跟我说:“您还是写小说吧,写什么戏呢!”他们都觉得小说和戏——京剧,是两码事,而且多多少少有点觉得我写京剧是糟蹋自己,为我惋惜。我很感谢他们的心意。有些戏曲界的先辈则希望我还是留下来写戏,当我表示我并不想离开戏曲界时,就很高兴。我也很感谢他们的心意。曹禺同志有一次跟我说:“你还是双管齐下吧!”我接受了他的建议。 我小时候没有想过写戏,也没有想过写小说。我喜欢画画。 我的父亲是个画画的,在我们那个县城里有点名气。我从小就喜欢看他画画。每当他把画画的那间屋子打开(他不常画画),支上窗户,我就非常高兴。我看他研了颜色,磨了墨,铺好了纸;看他抽着烟想了一会,对着雪白的宣纸看了半天,用指甲或笔杆的一头在纸上比画比画,画几个道道,定了一幅画的间架章法,然后画出几个“花头”(父亲是画写意花卉的),然后画枝干、布叶、勾筋、补石、点苔,最后再“收拾”一遍,题款,用印,用摁钉钉在壁上,抽着烟对着它看半天。我很用心地看了全过程,每一步都看得很有兴趣。 我从小学到中学,都“以画名”。我父亲有一些石印的和珂罗版印的画谱,我都看得很熟了。放学回家,路过裱画店,我都要进去看看。 高中毕业,我本来是想考美专的。 我到四十来岁还想彻底改行,从头学画。 我始终认为用笔、墨、颜色来抒写胸怀,更为直接,也更快乐。 我到底没有成为一个画家。 到现在我还有爱看画的习惯,爱看展览会。有时兴之所至,特别是运动中挨整的时候,还时常随便涂抹几笔,发泄发泄。 喜欢画,对写小说,也有点好处。一个是,我在构思一篇小说的时候,有点像我父亲画画那样,先有一团情致、一种意向。然后定间架、画“花头”、立枝干、布叶、勾筋……一个是,可以锻炼对于形体、颜色、“神气”的敏感。我以为,一篇小说,总得有点画意。 我是怎样写起小说来的呢? 除了画画,我的“国文”成绩一直很好。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我的国文老师一直是高北溟先生。为了纪念他,我的小说《徙》里直接用了高先生的名字。他的为人、学问和教学的方法也就像我的小说里所写的那样——当然不尽相同,有些地方是虚构的。在他手里,我读过的文章,印象最深的是归有光的《项脊轩记》《先妣事略》。 有几个暑假,我还从韦子廉先生学习过。韦先生是专攻桐城派的。我跟着他,每天背一篇桐城派古文。姚鼐的、方苞的、刘大櫆和戴名世的。加在一起,不下百十篇。 到现在,还可以从我的小说里看出归有光和桐城派的影响。归有光以清淡之笔写平常的人情,我是喜欢的(虽然我不喜欢他正统派思想),我觉得他有些地方很像契诃夫。“桐城义法”,我以为是有道理的。桐城派讲究文章的提、放、断、连、疾、徐、顿、挫,讲“文气”。正如中国画讲“血脉流通”“气韵生动”。我以为,“文气”是比“结构”更为内在、更精微的概念,和内容、思想更有有机联系。这是一个很好的、很先进的概念,比许多西方现代美学的概念还要现代的概念。文气是思想的直接的形式。我希望评论家能把“文气论”引进小说批评中来,并且用它来评论外国小说。 我好像命中注定要当沈从文先生的学生。 …… ◆汉语白话文之典范!淡如缕烟,却余味不绝。 ◆汪曾祺100周年诞辰纪念版! ◆教育部推荐1-9年级必读书单。 ◆过你喜欢的生活,喜欢你过的生活。 ◆阿城、贾平凹、莫言、麦家、冯唐……真挚推荐。 ◆“文坛老狐”汪曾祺的艺术散文,完整呈现汪氏散文的浪漫和精髓。 ◆既收录作者经久流传的经典文章,更囊括中高考阅读及作文试题。 ◆大师经典,典雅装帧,精装品质,值得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