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译
原售价: 89.00
折扣价: 52.60
折扣购买: 高原清歌
ISBN: 9787500180449
如尘,闽西人氏,出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三岁丧父,由祖母抚养成人;初中辍学,辗转谋生,挖过煤,做过木匠,后复学,读至博士。先后在某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和两家央企任职;曾在西部某州挂职常委、副州长。
引子 我没有想到,在企业工作了二十年之后,自己竟然还会成为一名政府官员。 自从大学毕业后放弃了进税务局工作的机会,我就以为自己这辈子再也不会进政府机关了,更没机会做官了。 虽然,我曾经非常想当官。 小时候有件事让我印象很深。本村的一个公公在县里当了局长,逢年过节回来时,村里的很多人都会站在路边,用崇敬的目光迎接他。他会跟一些年纪较大的老人握手,那些与他握手的老人都非常激动,有的还会流出眼泪,用老得像树皮一样的手轻拍局长的手背,口中喃喃地说道:“你回来了,你有出息啊。”全村人仰慕与敬畏的眼神在我的心中生下了根。 读高中的时候,村里又出了一个官员,据说在省教育厅当副处长。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副处长”这个官位有多大,但感觉比县里的局长大。每年大年初一,到他家里拜年的车从他家门口一直排到村口,把本就不宽的村道堵得满满当当。车上下来的人,都穿得非常气派,手里还提着不少东西,其中很多是村里小孩从没有见过的礼盒,五彩缤纷。这难得一见的场面冲击着村民们单纯的思维。犹记得高三那年大年初一一大早,母亲带着我,拎着家里过年舍不得杀的大公鸡,还有省下来的一篮子鸡蛋,去他家拜年,希望在高考录取的时候他能关照一下我。据说他随便一比画,我就能进一所好大学。结果到了他家门口,与排队拜年的客人们一比,我们拿的东西显得特别寒碜。母亲非常不好意思,很局促地拿着东西跑到他家厨房,找到副处长的母亲,希望能见他一面。在厨房等了近三个小时,副处长过来了,摸了一下我的头,说“好好学习,好好考试”,然后就走了。前后不过两分钟,却把母亲激动得眼泪都流下来了,回去的路上还一直哆嗦,话都说不利索。当时我就想:当官多威风啊!以后我一定要当一个大官。 我大学学的专业是税务,因为学校是国家税务总局直属院校,按政策,我们那届所有的毕业生都可以进税务局,这意味着我当官的愿望基本可以实现了。在农村老百姓的认知里,进了政府机关,就如同“做了官”。 可是,大三暑假与大四下学期的实习经历,让我对公务员的工作完全失去了兴趣。大三时我在县城税务局实习,每天一到单位,就要给分局长擦桌子、泡茶,然后就是看报纸,等领导带着去检查县城商业街上的店铺。检查的时候,领导会跟老板拉一些家常,随便看看商铺的东西。后来在省城实习的时候,还轮不到我擦桌子,因为有正式工抢着擦。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读书、看报纸,偶尔由领导带着去企业看生产线,然后就是听领导跟老板聊天。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毕业的时候,省税务局人事处打电话通知我回县税务局报到,我的家人听了非常高兴,我却瞒着他们,自己跑到厦门找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也从此断了当公务员的念想。我们班的同学,除了两对儿为了爱情而另寻工作之外,其他人都进了各地政府部门。 我想,在企业工作,能力是关键。工作之后,我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考了很多证书,同时不断读书,一直读到博士。在政府部门的同学,境遇各不相同,有些还是科员,有些已经是县里的局长、副局长,还有一些在省城或北京部委当副处长、处长,这已经算是有地位的官员了。 命运有时真是捉弄人。我从来没有想过再进政府机关,却有一天阴差阳错地被“安排”进政府挂职扶贫,当了一段时间的地方官员,而且级别还比所有的同学都高,这让我的同学和老师们都深感意外。 这个官,比我小时候想的要大。小时候我想,做到公公那么大就非常好了。做官经历的事情和我想象的也有些不同。见识到的场面、阵仗,有时比想象中大,有时比想象中小,但无论大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对老百姓的影响、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影响,这是我以前没有想到过的。这时,我已不再有小时候当官光宗耀祖的想法,反而是如履薄冰,努力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信念付诸实践。一路走来,虽然过程不尽如人意,但也算做了一些事情,自感没有辱没这个头衔。 更没有想到的是,我竟然来到梦中一直向往的、如人间仙境般的藏区任职。 因为迷人的风景、神秘的宗教、奇特的风情,藏区一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一辈子一定要去一次藏区”成为很多人的愿望。 我之前曾四次进藏区,第一次是去林芝看挂职的同学,还租车去了拉萨和日喀则;第二次是与两个朋友一起,自驾去了康定;第三次是开着房车去九寨沟;第四次则是带着家人去了稻城。每去一次,心灵就得到一次洗礼。每次看到纯净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虔诚的信众,听到喃喃的经声,我就在想:要是能在这样的地方生活一段时间,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从拉萨去日喀则的路上,我见到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背着一个更小的孩子,光着脚在雪地里跑,脚面肿得像一个馒头,发紫、发黑。我问她:“冷吗?疼不疼?”她说:“不冷,不疼。”笑得还很开心。我当时感到揪心地痛。我还遇到一位父亲,带着一儿一女,走了六个小时的路,就为了去买一些盐和油,顺便给两个小孩买一包糖。两个小孩一路蹦蹦跳跳,像两个小精灵。我把随身带的巧克力给了孩子。看到我给的巧克力,父亲的眼窝湿了,脸颊轻轻地抽搐,嘴角不停地颤动着,孩子则兴奋地大叫:“这就是巧克力,这就是巧克力!”他们灿烂的笑容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很欣慰、很感动,同时心里酸酸的,两眼不由得蒙上了泪花,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回来守护你们。” 梦是上苍的恩赐。梦跟藏区的树林、云彩、河流一样,是有灵性的,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 没想到仅仅几年后,这些愿望竟然都成真了。我真的到离“天堂”最近的地方走了一趟。在藏区生活,与蓝天和白云相伴,与虔诚的信众相交,为贫苦的孩子出力,一路走来,虽然道路艰辛,却饱含深情。在这里,我拓展了生命的宽度,延伸了生命的记忆。这里的人、这里的景、这里的风情,在很长的时间里,总是不停地在我的脑海中回放。 一位来自繁华都市的企业高管,因组织委派邂逅神秘藏区。 一位“初涉政坛”的政府官员,为扶贫事业贡献力量,在实干和不断奉献中成长。 广袤高原上深深扎根的家国情怀,艰苦条件下迸发出的榜样力量,像一股永不枯竭的精神涌流…… 本书讲述了挂职干部曾一尘在藏区履职尽责、埋头苦干、艰辛跋涉、无私奉献的故事。书中有亲情、友情、爱情,有使命、责任、担当;有对人生的冷静思考,有对事业的热爱坚守,有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它将人性的善与恶、社会的美与丑、人间的爱与恨巧妙而自然地浓缩在你我面前,刻画出一幅绚丽动人的藏区扶贫伟业画卷,方寸之间,扣人心弦,发人深省。无论你是奔波在职场还是奋斗在扶贫一线,亦或是对神秘的藏区怀有向往,都不可错过本书。它是一部平凡却动听的心曲,更是一部悠远而精彩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