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白马湖派散文家

悦读白马湖派散文家
作者: 编者:朱惠民
出版社: 宁波
原售价: 38.80
折扣价: 24.90
折扣购买: 悦读白马湖派散文家
ISBN: 9787552622836

作者简介

朱惠民,文化学者。白马湖文化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版著作《白马湖散文十三家》《白马湖文派散论》《白马湖文派短长书》等。

内容简介

山水间的生活 我家迁住白马湖上后三天,我在火车中遇见一个 朋友,对我这样说:“山水间虽然清静,但物质的需 要不便之外,住家不免寂寞,办学校不免闭门造车, 有利亦有弊。”我当时对于这话就起一种感想,后来 忙中就忘却了。 现在春晖在山水间已生活了近一年了,我的家庭 在山水间已生活了一月多了。我对于山水间的生活, 觉得有意义,又想起了火车中的友人的话。写出我的 几种感想在下面。 我曾经住过上海,觉得上海住家,邻人都是不相 往来,而且敌视的。我也曾做过上海的学校教师,觉 得上海的繁华和文明,能使聪明的明白人得到暗示和 觉悟,而使悟力薄弱的人收到很恶的影响。我觉得上 海虽热闹,实在寂寞,山中虽冷静,实在热闹,不觉 得寂寞。就是说上海是骚扰的寂寞,山中是清静的热 闹。 在火车里的几小时,是在这社会里四五十年的人 生的缩图。座位被占,提包被偷等恐慌,就是生活恐 慌的缩影。倘嫌山水间的生活的寂寞,而慕都会的热 闹,犹之在只乘四五个相熟的人的火车里嫌寂寞,要 往别的拥挤着的车子里去。如果有这样的人,他定是 要描写拥挤的车子而去观察的小说家,否则是想图利 去的Pick—Pocket。 我在教授图画唱歌的时候,觉得以前曾在别处学 过图画唱歌的人最难教授,全然没有学过的人容易指 导。同样,我觉得在社会里最感到困难的是“因袭的 打破难”。许多学校风潮,许多家庭悲剧,许多恶劣 的人类分子,都是“因袭的罪恶”,何尝是人间本身 的不良。因袭好比遗传,永不断绝。新文化一次输入 因袭旧恶的社会里,仿佛注些花露水在粪里,气味更 难当。再输入一次,仿佛在这花露水和粪里再注入些 香油,又变一种臭气。我觉得无论什么改造,非先除 去因袭的恶弊,终归越弄越坏。在山水间的学校和家 庭,不拘何等孤僻,何等少见闻,何等寂寥,“因袭 的传染的隔远”和“改造的容易入手”是实实在在的 事实。 我从前往往听见人讲到弟子求学或职业等问题, 都说“总要出上海”!听者带着一种对于将来生活的 恐慌的自警的态度默应着。把这等话的心理解剖起来 ,里面含着这样的几个要素:(一)上海确是文明地 ,冠盖之区,要路津。(二)少年应当策高足,先据 这要路津。(三)这就是吾人应走的前途。所谓闭门 造车,也是具有这样的内容的话。怀着这样的思想的 人,是因袭的奴隶,是因袭的维持者。 闭门造车,是指说不符合门外的轨道的大小,造 了不能在门外的轨道上运行的车。行车一定要在已成 的轨道上么?这已成的轨道确是引导我们走正路的么 ?有了车不能造轨道的么?在这“闭门造车”一句话 里,分明表示着人们的依赖、因袭,和创造力的薄弱 。 不造则已,如果要造车,一定非闭门造不可。如 果依照已成的轨道而造,所造出的车子和以前已有的 车子一样,就在已成的轨道上随波逐流地去了。即使 已有的车子是好的,已成的轨道是正的,造车的效力 也不过多加了车,不是造车的进步。何况已有的车子 或者不好,已成的轨道或者不正呢。 “好久不到都会了,好久不看报了,退步了”这 样说的人也有。实在,进步是前进的意思,进步越快 ,离社会越远,离社会越远,进步越深(这是厨川白 村说的)。子路说道:“吾过矣,吾离群而索居,亦 已久矣。”这便是子路所以为子路。 “山水间生活,有利亦有弊”,这大概是指清静 ,空气新鲜,生活程度低等是利。需要不便,寂寞, 闭门造车等是弊。这是要计较两方的利弊长短而取舍 的意思。这话的内容和“新思想并不恶,时势变更了 不得已而然的。但从前的习惯一概不好,也不能说” 的话同是乡愿的话。 这话的变形,就是“凡物都有明暗两方面的”。 这话固然不错。但我觉得明暗是一体的。非但如此, 明是因为有暗而益明的。仿佛绘画,明调子因暗调子 而益美,暗调子因明调子而也美了。断不是明面好, 暗面不好。如果取明而弃暗,就是Ruskin所谓“自然 像目光和阴影相交一般混合着优劣两种要素,使双方 相互地供给效用和势力的。所以除去阴影的画家,定 要在他自己造出来的无荫的沙漠里烧死”。 爱一物,是兼爱他的明暗两方面。否则,没有暗 的明的是不明的,是不可爱的。我往往觉得山水间的 生活,因为需要不便而菜根更香,豆腐更肥。因为寂 寥而邻人更亲。 且勿论都会的生活与山水间的生活孰优孰劣,孰 利孰弊。人生随处皆不满,欲图解脱,唯于艺术中求 之。 载1923年6月1日《春晖》第13期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