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陕西人民
原售价: 198.00
折扣价: 116.10
折扣购买: 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1954-2014文学理论批评卷上下)
ISBN: 9787224114669
也正因为作家们处在大时代冲撞下的陕西,在这 块历史悠久和地处内陆的环境中,变革热浪不会像东 南沿海那样时时掀起排天大潮,但却会引起*强的触 动和*深的引爆,过去单纯从政治的角度、从意识形 态的角度去考虑,顶多只能从表面上看出**与落后 、革命干劲与安于现状的两极反差。现在从广阔的文 化视角来看,不得不考虑这块土地上(*大多数是耕 读传家的农民和农村小知识分子)人们文化心理结构 中沉积的历史负荷,以及在变革时代重新组合时所经 历的曲折和痛苦。这也许并不仅仅是陕西地区作家的 考虑,但却是陕西地区作家*早注意到并且感*较深 的层面。以陕西1987年的长篇来看,由于陕西作家对 自己生息的这块土地,对这块土地上的*底层的人民 ,十分熟悉而又心心相印,有时凭直感就能体味到普 通人民*隐曲的心理活动,因此他们在自己作品里一 旦放开了视野,不再执着于从政治、伦理角度对人们 的心理活动加以判断,往往会设身处地感*到传统文 化与现代文明在貌似憨厚的农民心理上激起的微妙而 复杂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像《浮躁》中那些 刻意求变而又变革无术的人们身上,他们(包括金狗 、雷大空等)在改革大潮中无不想以自己的所作所为 闯出一条新路,但依附于小农经济的传统文化意识, 在他们周围组成无形的网络,在他们心中也形成无法 **的路障,于是他们躁动不安,他们备*坎坷,甚 至动用为他们不齿的手段去行动。即使在《平凡的世 界》中,当孙氏兄弟分道扬镳时,在他们兄弟二人的 心中掀起的波澜,也无妨看作是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 差异。孙少安的身上带着*多的农村青年的印记,但 他终于不安分于在土地上的劳动,冒着风险烧窑和承 包砖厂,对于一个世世代代把自己的命运和土地死死 联结在一起的老实农民来说,这种抉择引起的心理嬗 变,确实是来之不易。孙少平走出农村,走进矿山, 一步步遨游在知识的领地上,开阔了视野,开阔了心 胸,但他没有**脱掉农村生活给他的滋养,包括他 那不低头、不懦弱的品格,也*多依赖于幼年农村贫 困生活的锻炼。当然,也还有其他一些作品,像《眼 角眉梢都是恨》《骚动》对农村青年男女爱情心理的 探索,正因为其中蕴含的是浓郁的农村文化气氛,而 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爱情心理的抽样取证,就显得深沉 多了。甚至在那些并不是表现当代生活题材的作品里 ,包括一些历史长篇小说,因为多少触及文化心理的 衍变,也有别于单纯以故事情节取胜的传奇小说。 因此,可以说,1987年陕西长篇小说的涌现,和 全国小说发展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然而它又有着它 自己的特点,其中特别是立足于自身生息于斯的土地 和人民,以此为基点扩展思维空间,既不脱离这样一 个母体,又尽力探求变化的踪迹,着重于展示农村* 基层、*普通的人民心理结构痛苦的裂变与曲折的组 合,在全国的长篇小说创作中占有自己应有的位置, 是很值得关注和研究的。 然而,统观1987年陕西长 篇小说的态势,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值得考虑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许并非只是陕西长篇小说创作中有,在 当前较为大量涌现的长篇小说创作中也有,甚至有* 突出的表现,正因为如此,提出来做一点探讨引起人 们的注意,也许意义*大一点儿。 不久以前,不少报刊针对当前长篇小说创作的态 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其中不少见解是相当精辟的 ,当然有些观点也不一定能得到多数人的同意,但是 ,评论家们能注意到这个方面,补足过去长篇小说理 论探讨的薄弱,应该说是很有意义的。 在这众多的意见中,几乎都提到长篇小说的包容 量的问题,虽然有的是指内容的涵盖面,有的是指情 感的丰富性,有的是指结构的多重层面,但长篇异于 中短篇,似乎不能单从篇幅的大小去衡量,而要从内 容的丰富与复杂,以及随之而来的形式的多样与变化 来加以区分,似乎是可以得到较多的评论家、作家的 认可。 不过,仔细思索,内容的丰富与复杂,究竟怎样 去理解呢?是容纳的生活现象愈丰富愈好,是触及生 活的矛盾愈复杂愈好,还是能通过众多的生活现象捕 捉住一定历史阶段的发展关键,通过个别的特色鲜明 的艺术形象折射出一定时代心理的主要趋向?这些, 似乎还需要做一点认真的辨析。如果是前者,那就会 出现一种情况:罗列的生活场景越多,对这些生活场 景巨细不遗地加以摹写,从政治、经济到文化、习俗 面面俱到,长篇小说的容量就越大,越有意义。 P486-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