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西安交大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1.90
折扣购买: 本草纲目中药养生智慧大全
ISBN: 9787560586038
通过味觉器官辨别中药,可将其分为辛、酸、甘 、苦、咸这五种最基本的滋味,所以我们称为“五味 ”。其实,药物的滋味不止五种,还有淡味、涩味, 只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 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 中药的五味有两种意义:一是指药物本身的滋味 ,这是五味的定义;二是指药物的作用范围。岐伯说 :“五味入胃,各归所喜。酸先入肝,苦先人心,甘 先入脾,辛先人肺,咸先人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 。气增而久,天之由也。”这句话阐明了五味因它不 同的属性而归属于五脏。 李时珍说:“甘缓、酸收、辛散、咸软、淡渗, 五味之本性,一定而不变者也。”由于五味效用的不 同,而又各自归属于五脏,所以我们只有掌握了药物 的属性,才能真正的利用它来达到祛病养生的目的。 ※辛味:能敢能行 辛味即辣味,对应器官为肺,可发散风寒、行气 活血。中医学讲辛味“能散能行”,所谓“辛散”是 指中药具有发散表邪的作用,所谓“辛行”是指中药 具有行气行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外感表证、气血瘀 滞等疾病。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属 辛味。具有代表性的中药为木香、红花、麻黄等。 ※酸味:能收能涩 酸味对应器官为肝,可生津开胃、收敛止汗。中 医学讲酸味“能收能涩”,指的是酸味中药具有收敛 、固涩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虚汗外泄、泻痢不止、遗 精、带下、出血等症。酸味中药还具有生津开胃消食 的作用,所以还可以用于治疗食积、燥渴、胃阴不足 等疾病。一般来讲,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 、固精止带的药物多属酸味。具有代表性的中药为五 味子、乌梅等。 ※甘味:能补能和能缓 甘味即甜味,对应器官为脾,可补益身体、调和 脾胃。中医学讲甘味中药“能补能和能缓”,指的是 甘味中药具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可用于治疗 脾胃不和、拘急疼痛等证。一般来讲,滋养补虚、调 和药性及具有止痛功能的药物多属甘味。具有代表性 的中药有人参、党参、熟地黄、甘草等。 ※苦味:能燥能泻能坚 苦味对应器官为心,可清热泻火、生津液。中医 学讲苦味“能燥能泻能坚”,指的是苦味中药具有泻 下、坚阴和燥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证、喘咳、阴 虚火旺、呕恶、湿证等证。轻度的苦味还可消食开胃 ,但苦味过重就可能导致恶心呕吐和伤胃。一般来讲 ,具有清热泻火、降气平喘、止呕功效的药多属苦味 。具有代表性的中药为栀子、大黄、黄连、陈皮、杏 仁等。 ※咸味:能下能软 咸味对应器官为肾,可软坚散结。中医学讲咸味 “能软能下”,指的是咸味中药具有软坚散结和润下 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痰核等疾病,还可以润下通便, 治疗大便干结等。一般来讲,具有泻下、润下通便及 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等功效的药物多属咸味。具有代 表性的中药为芒硝、昆布、牡蛎等。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