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太白文艺
原售价: 33.80
折扣价: 20.00
折扣购买: 残唐五代尽英雄(Ⅲ天下归宋)
ISBN: 9787551317405
马逍遥,河南永城人,90后新晋作家。自幼酷爱中国古代史,善于从历史中寻找乐趣与智慧,对两晋南北朝史和五代史尤为关注。兴趣广泛,读书码字之余,追求简单自然的生活状态。
社会我郭哥 郭威,字文仲,邢州尧山(今河北邢台隆尧)人,生于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据说郭威出生时,红光照亮了屋舍,四周夹杂着类似炭火爆裂的声音,星火四进。虽说出场效果不及前辈朱温、李存勖那么酷炫,可总归还是新鲜、有趣、不同于常人的。 作为日后江湖上第六代男主,和前五代男主朱温、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相比,郭威属于出身最悲惨的那个,后世甚至搞不清楚他到底姓不姓郭。 对于郭威的身世,《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出现了严重分歧。 《旧五代史》认为郭威本姓常(叫不叫常威不清楚),因父早殁,其母王氏改嫁于顺州刺史郭简,故改姓郭。 《新五代史》则正好相反,认为郭威本就姓郭,其父郭简被幽州刘仁恭所杀后,郭威随母亲前往潞州投奔姨母,母亲不幸在途中病逝,郭威只得辗转来到潞州姨母家中生活。 当然,无论真实情况如何,有两点可以肯定: 其一,郭威还是叫郭威,不叫常威。 其二,郭威早年父母双亡(比朱温还惨),失去双亲的他由姨母提携抚育,不断成长。姨母的家境不算殷实,勉强能把郭威养育成人。 郭威十八岁时,外界发生的一件不大不小,对多数人毫无影响的意外事件,却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河东名将、昭义节度使李嗣昭战殁,其子李继韬违抗军令,强行把老爹的尸身带回潞州安葬,并对外自称留后,举昭义之地归降了后梁。 为了应付乱局,李继韬在潞州境内大肆招募青年入伍,增强军事力量。 十八岁的郭威主动选择应征入伍。只不过,“好男儿就是要当兵”“为国报效、投笔从戎”这种豪情壮志和郭威丝毫不搭边,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还很遥远,他从军的主要目的只是为了混口饭吃。 对于郭威而言,军营这地方实在太适合自己发展了。十八岁的他形神魁壮,不事田产,爱兵好勇,重义轻财。因入伍时脖颈上文了一只飞雀,人送外号“郭雀儿”。 这就叫腾飞雀儿身上文,掌声送给社会人。 郭雀儿可不是麻雀,他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郭威性格刚强,胆识过人,却又好勇斗狠,意气用事。在乱世混生活,看的还是真本事,只要三观没跑偏,品行上的小瑕疵完全不影响发展。 郭威由于在军事训练中每每拨得头筹,很快就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备受李继韬赏识。 有领导撑腰,做起事来肯定有些嚣张。在潞州军营,郭威基本上处于目中无人的状态,新兵老兵见到郭威,都得敬畏地喊一句“郭哥”! 郭哥有多生猛,可以从以下这件事中领略一番,而且这件事还成了后世小说的原型素材。 读过《水浒传》的人,想必对小说第一个高潮情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印象深刻,鲁提辖看不惯郑屠欺男霸女,先在闹市将其无情羞辱,随后用砂锅大的拳头,三拳把郑屠送回了老家。 小说是虚构的,但原型却能找到,而且还是被白纸黑字载人正史的。 故事的经过是这样的: 却说那一日,郭威在潞州治所上党的某处集市闲逛,集市中有一户人家,经营着屠狗宰猪的生意,为首的屠夫健壮有力,宰得一手好猪,剁得一手好肉。他仗着身强力壮,经常欺压街坊和顾客,缺斤短两、注水猪肉的黑心事估计没少做,集市中人对其颇为忌惮,一直敢怒不敢言。 这类地头蛇必须镇压!郭威闻听其人其事,有心去捉弄一番,看看到底谁更横。 出发之前,郭威喝了点酒,借着酒劲醉醺醺地来到屠户的摊位前,大声吵嚷着要买肉,还必须让为首的那屠夫亲自切肉。 屠夫们见郭威目露凶光,自知来者不善,只好请来为首的屠夫。这厮见郭威身板健壮,穿着举止又似军营中人,不由得先怯了三分,满脸赔笑,主动给郭威切肉。 在屠夫切肉的过程中,郭威借着酒劲对其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呵斥和嘲讽,说什么肥肉太多了,切得太碎了,刀法太糙了,无良商家卖注水肉坑骗消费者等等,言语甚是难听。这屠夫平日里奉承话听惯了,哪受得了这般羞辱? 切着切着,屠夫突然把肉扔在案板上,袒露出肚子,指着肚子对郭威叫嚣道:“你这厮是什么鸟人,敢在我的地盘撒野!你小子要是有种,就往大爷这捅!不捅不是好汉!” 话音还没落,屠夫就感到一阵剧痛,顺着郭威不屑的目光向下望去,只见自己肥大的肚子鲜血直流。他吃惊地望着郭威,实在不敢相信光天化日之下,居然真有人这么目无法纪。 屠夫无声地倒下了,连句话也没说出来。碰上郭威这等狠角色还敢叫板,该当去见阎王。(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