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风云

晚清风云
作者: 作家文摘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4.40
折扣购买: 晚清风云
ISBN: 9787521200782

作者简介

《作家文摘》以“博采、精选、求真、深度”为办报宗旨,是一份文史与时政并重的综合性文化类报纸。关注政治人物兴衰,探讨新闻背后、社会深处,还原历史真相,荟萃名家妙笔,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高价值、高效率的阅读,是一个极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文化传媒品牌,也是成熟人士的**文化读物。在各大部委、各大院校、**与企***、部队机关稳定拥有数十万成熟、**的读者,连续多年进驻***、政协**,并被评为中国邮政**畅销报刊。

内容简介

三个美国人与太平天国兴亡 ·[美]约翰·海达德文 河道宽译· 1836年,美国传教士史蒂芬穿上中国长袍,偷偷溜进广州,把一本本宣扬基督教的小册子,悄悄地送给科考的生员,洪秀全就在其中。 另一个美国人在这段历史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洪秀全用史蒂芬塞给他的小册子为教义蓝本,积极筹划太平天国起事。因此时史蒂芬已去世,急于寻求精神指引的洪秀全找到了另一个美国传教士,这个人叫罗孝全。 当太平*节节胜利,夺取了清**控制的大片地区时,洪秀全从天京的天王府召唤罗孝全前来布教。罗孝全相信,影响这个太平天国统治者是他个人的使命。 第三个影响太平天国的美国人,用的却不是**而是*事技术。此人名叫华尔,是职业冒险家。他率领中国士兵组成的*队,装备洋*洋*,战功惊人,多次打败太平*,同时也使清**官员既恐惧又钦佩。 史蒂芬——悄悄“点燃”太平天国的人 史蒂芬悄悄塞给洪秀全的那本小册子,名曰《劝世良言》,是1832年一个中国传教士梁阿发所写。 1843年,三次科举考试均落败的洪秀全鼓起勇气第四次应考,却再次落榜。失望的洪扔掉书本,谩骂考官。 几个月后,有个表弟注意到洪秀全书架上的《劝世良言》,看过以后,他请洪也看看。洪大吃一惊,发现这本小书可以帮他解释自己曾做过的怪梦:一个金色胡须的老人让他去战妖魔……金黄胡须的人是上帝,与他一道斗阎罗王的是耶稣,天门的守门人是天使,阎罗王是撒旦。至于他本人,他就是耶稣的兄弟,上帝的第二个儿子了。后来,那些宣教册和梦境构成了上帝授予洪秀全的天命:“天命落在我身上。” 洪秀全开始传教。家人和村民信他那个版本的基督教以后,他在广东广西云游传教。 罗孝全——洪秀全的**神父 1846年,洪的一个熟人听说,美国传教士罗孝全在广州城里办了一个礼拜堂。这个熟人找到罗孝全的中国助手,讲述了洪秀全神秘的梦。这个助手相信,罗孝全愿意见洪这位有远见的人,所以他致信洪秀全,敦促他到广州。 然而,罗孝全并不怎么待见洪秀全,拒*为洪洗礼。洪秀全悻悻然离开广州,罗孝全则继续在礼拜堂传道。 1849年,洪秀全及其追随者把他异梦中的妖怪与清朝统治者画上等号。到1850年,他的传教运动有了*事斗争实力,1851年1月11*洪秀全宣告太平天国成立,自称天王。 罗孝全1852年去香港时,偶然读到太平*的文书,那是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留下的文件。突然的发现令他吃惊:运动的**就是他的学生!他的狂想如脱缰的野马。他写道:“这个首领曾*传教士(指他自己)教诲,我想他是可以接触的,也是可以教诲的,他将全面掌握耶稣的真理。” 1853年,天京的信使点燃了罗孝全的自大狂。来人携洪秀全的亲笔信——罗孝全之狂喜难以名状。信一开头云:“分别许久,深切忆念。”随即进入正题: 已将十诫布之于*民人等,教其朝夕诵祷,惟领悟福音者为数尚未甚多。现特派人前来问安,请尊兄不弃,多带兄弟前来,传布福音,施行洗礼,使获真道。 天王召唤罗孝全上天京。欣喜的罗孝全写道:“上帝保佑,用武之地从未如此广阔,前途从未如此光明。前程似锦,令人目眩!” 然而令他失望的是,本来他来天京的目的是纠正太平*怪异神学的错误,但洪秀全心里想的是从前的老师必须当恭敬的学生,他要让罗孝全接*太平天国的信仰,这套信仰与其说是建基于《**》,不如说是以洪秀全所见的异象为基础,他要罗孝全走遍世界,担任他的使徒。 罗孝全希望影响洪秀全,去除洪秀全神学里*可怕的偏离。然而,洪秀全没有表现出丝毫*影响的迹象。洪秀全给他发了一道《诏书》云:你要相信,我就是上帝选民的救世主,你为什么不敢肯定,上帝曾把天条戒律授予我?*糟糕的是,他见不到洪秀全了。到19世纪60年代初,洪秀全退隐到内廷,只召见密友和家人。 罗孝全的***一团糟——什么也救不了,**剩下的就是他的太平天国故事该如何结束。他继续在天京街头挑衅性地布道,毫不留情地抨击太平天国的教义。罗孝全很快就引起太平天国**的**。 1862年1月13*,洪仁玕“冲进”他的住所,痛骂罗孝全,接着就动手打人。罗孝全回忆说,洪“把一杯茶泼在我的脸上”,“揪住我拼命摇晃”,“扇我一耳光”。*恶劣的是,他转向罗孝全视如己出的僮仆,用佩剑乱劈,“刺死我那可怜、无害、无助的僮仆后,他脚踩男童,宛如恶魔”。 罗孝全仓皇出逃,跳上一艘英国*舰。 华尔——镇压太平*的流浪汉 清*不能遏制太平*,清廷感到恐惧。 预计到太平*的进*,苏淞太兵备道吴煦和银行家杨坊意识到,既不能依靠无能的清*,也不能依靠外国人,只能自己想办法自保。他们向外寻求帮助。一个自大的美国人华尔,29岁,血气方刚,提议由他来招募、训练和武装一队外国人,换取报酬。他发现吴煦和杨坊欣然同意。 华尔1831年生于塞勒姆,父亲是海员,想让儿子也当海员,但他缺少让儿子担任**船员的资产。华尔缺乏光明前途,但不乏航海技能,成了一个游荡的冒险家。他有兴趣从*,申请上西点*校未果,于是就出去闯荡。 中国的内战给华尔提供了其他冲突中缺乏的东西。然而,他的行动违背了美国中立的官方立场,这就使他成了英美侨民眼里的“歹徒”“亡命徒”和“危险人物”。对这些侮辱绰号,他毫不理会,一心一意去找雇佣兵。因为上海任何时候都停泊着三百来艘海船,华尔很容易就搜罗了一批在中国海滨游荡的人——流浪汉、海*逃兵、流亡者和痞子。这些欧洲和美国白人都会玩*,但缺乏纪律。因此,华尔和他的两位副手法斯尔德和白齐文把部队带到一个训练场整训。这是一块烂泥地,在上海西南,离市区20英里。 训练三个星期以后,吴煦和杨坊等得着急了。他们提醒华尔,他们用现代**装备洋*队,耗资甚巨,对敌作战的时间到了。1860年6月,华尔不太情愿地率队*打太平*占领的松江城,该城紧邻上海,战略价值高。 突进之后,士兵们与太平*的大刀队肉搏。同时,他们夺取了太平*的榴弹*,调转*口轰击内城,猛扫叛*。黎明时分,太平*余部逃离,华尔宣告拿下松江城。 1862年,华尔突袭关夫岭(译音),太平*重兵把守,视之为*入上海的重要据点。华尔采用一种新的*城术,也是他*打每个城镇都采用的战术。首先,为了快速部署部队,他利用江苏密如蛛网的河道,调遣*队,运送大*。抵近城垣时,汽船上的大*猛轰,摧毁严密城防要塞,华尔率士兵冲锋进城。 接着,华尔以同样战术打下萧塘。5个星期内三战三捷,华尔的洋*队在扬子江三角洲地区夺取了太平*的三个要塞。因战绩出色,江苏总督薛焕奏请皇帝获准,将“洋*队”*名为“常胜*”。 在三战三捷的激励下,华尔希望扩大常胜*。1862年,薛焕准许其扩编为三千人。 这三个美国人,在点燃、滋养和镇压太平*中起了重要作用。他们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想象,独自扮演了影响近代中国的角色。 (《作家文摘》总**936期) 《作家文摘》25周年珍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