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压力(精)

时间的压力(精)
作者: 夏立君
出版社: 译林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9.80
折扣购买: 时间的压力(精)
ISBN: 9787544772648

作者简介

夏立君:1960年代生于山东沂南,现居日照。1980年代始发作品。曾任中学语文教师十余年,后供职媒体。作品大量入列散文或随笔排行榜,并入选大学语文课本、中学语文读本、新中国散文典藏和各种年度选及选本。发表小说《天堂里的牛栏》《草民康熙》等,出版文集《心中的风景》《时间之箭》等。获钟山文学奖、林语堂散文奖等。

内容简介

一个人的仪式 2008年深秋,我结束在广西柳州的会议,返回山 东的路上,特意绕道上海。目的很明确,就是拜谒夏 允彝、夏完淳父子墓和陈子龙墓。这几乎是一个“不 可告人”的目的了。知道这三人特别是前两人的人, 已是少之又少。拜谒他们墓地的计划,干脆不跟任何 人提及,起码能免掉解释的麻烦。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来到上海松江区小昆山镇、余 山镇一带。三百年前相继捐躯的三位英雄都葬在这里 。 多年了,明清朝代更迭之际的历史、人物深深吸 引着我,夏氏父子尤其是少年夏完淳最令我难以释怀 。晚明志士、诗人陈子龙,与夏允彝是至交,与夏完 淳则是师生兼战友,三人相继赴死。 这里是大都市安静的远郊。放眼望去是一幅低海 拔平原景象,蒲苇青青、阡陌纵横的田野里,远远近 近穿插着整齐的楼房。远处有低矮的山阜,近处则河 渠交织。我难以将眼前的山水,与陈子龙、夏完淳诗 文中常提到的山水对应。 一个人悠然走在路上。手持地图,见人就问。后 来的事实证明,即使墓地已近在咫尺了,知道的人仍 是少之又少。 先到达佘山镇广富林村。陈子龙墓在此。 村庄已拆迁,村庄旧址是一片残垣断壁,村民已 迁到现代化小区里去了。残垣断壁与一片湿地、一条 小河相连,周边疯长着水葫芦一类的水草,陈子龙墓 就在湿地中间一块略高的台地上,墓地与陆路之间有 小路相通。一圈围墙围成一个约两亩大小的墓园。园 内生满翠竹绿树,坟丘很低,几与地平,几方石碑立 在周围。这是隔着高高的铁栅栏门看到的景象。我进 不去墓园,门上挂着锁。不能到墓前凭吊一下,不能 读一读那些碑文,怎能甘心?我辗转找到了村委会。 村委会工作人员打通了保管钥匙人的电话,对方却说 有事来不了。 工作人员对我说:没什么看头。隔着门看看就得 了,进去看也就那个样。 我不自觉地大声答复说“好”。心中一个主意已 定。 又返回墓园,独立栅栏门外。铁栅栏很高,顶部 锋利。我决定翻过去。我望了望周围,一个人影都没 有。陈子龙啊,你虽是大英雄,却不能为当代人带来 钞票,所以注定要寂寞了。好在真英雄不怕寂寞。我 打量着这道门,心里说:只好做一回“鸡鸣狗盗”之 徒了。背包太大了,就放在门外,相机从栅栏间隙塞 进去,外套鞋子脱下来塞进去,然后手脚并用,小心 翼翼,成功翻过了栅栏。这一回能把该看清的都看清 了。墓前有石柱方亭“沅江亭”,已非乾隆年间原物 ,系上世纪八十年代复建。墓碑为清乾隆五十一年 (1786年)之原物。另有石碑四方,分别刻有陈子龙生 平事迹及其雕像。绕坟一周,揣摩碑文,拍照,默哀 现代人文视野下对古人及传统的深度解析,历史的另一种读法 知人论世,知世论人,寻绎屈原,曹操,陶渊明,李白,司马迁,李斯,李陵,商鞅,夏完淳的心灵秘境 在这里,感受到幽邃的时间压力;在这里,遇到重新释放自己的古人;在这里,完成艰难的发现与自我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