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董志龙

经济学家董志龙
作者: 江可达
出版社: 中国纺织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经济学家董志龙
ISBN: 9787518028603

作者简介

江可达,**作家,情绪学创始人,著有《扛起中国经济论坛大旗的人》等经典作品,历任《人民*报》(海外版)部门主任等职,现为中国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内容简介

**章乡村岁月 浙江省东阳市是一个风景优美、物阜民丰的地方 ,素享“歌山画水”的美誉,历史文化积淀也十分厚 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分迅猛。早在 1995年,东阳市就已跃居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市); 2001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名列全国各县市第71位 ;2003年前移了22位,列第49位,荣居全国*早的百 强市之一。在社会文化建设中,东阳市也走在了全国 的前列。**的横店影视城就坐落于东阳的横店镇, 横店也成了**4A级旅游区、亚洲*大的外景拍摄基 地。辖区内,落鹤山风景区、东白山风景区、三都胜 景风景区、屏岩洞府风景区、黄藤岩风景区分布左右 ,构成了一道得天独厚的风景。驰名中外的横店集团 、广厦集团,构成了东阳市工业经济的主干。此外, 东阳世界贸易城是全国*大的木雕工艺品集散地之一 ,客商来往十分频繁。工业经济与文化发展,人与自 然环境,历史与现实在这里形成了十分**的融合状 态,社会生活中的物质与精神在这里形成了自然合理 的共鸣。 对于很多人来说,*早知道东阳也许是从中学课 本中明代学者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据考证 此文中的东阳就是**的浙江省东阳市。读过这篇文 言文的人大都会记得并形成一个很深的印象棗东阳是 一个学风浓厚的地方,也是一个盛产书生的地方。 的确,东阳的学人出奇的多,且名人辈出。从历 史到**,产生过许多赫赫有名的人物。当代**植 物学家蔡希陶,**物理学家、教育家严济慈都出生 在东阳。纵向比较,可以说**的东阳沿袭了东阳人 好学的乡风,学风之深厚与历**各个时代比较有过 之而无不及。据统计,目前在**外工作的东阳籍博 士和博士后有300多名,其中***学部委员4名 ,具有教授、研究员等**职称的东阳籍人士达2100 余人,为此,《人民*报》曾以“百名博士汇一市, 千位教授同故乡”为题做过专题报道。 1966年,董志龙就出生在这个学风浓郁,名人辈 出的地方棗东阳所属的一个偏僻山村棗南市街道里岭 头村。1966,在中国人的心中是一个十分敏感的数字 ,这个数字与新中国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联 系在一起。 与全国各地的状况大同小异,东阳的1966年也是 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份。出生在这个年月,本身就是一 种考验。 董志龙的爸爸董松其是一位为人十分厚道的本分 人,学了一身好手艺,在乡邻中很有口碑。爷爷早年 曾经商,在新中国成立前那段战火纷飞的*子,做一 个成功的商人并不容易,几经波折,辛苦经营积攒下 来的只是南市街道里岭头村的几间老屋。董松其在家 中排行老二,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很倔强的个性,认 准的事没有谁可以阻挡得住他。董松其童年时代的家 境并不宽裕,13岁的董松其就立志要改变家境。当他 得知当时金华的浙师院(现为浙江师范大学)建设工 地正在招工时,立刻打点起行囊准备到金华学艺,奶 奶看他年纪小说什么也不让他去,可是拗不过他,* 后只好流着泪做了点干粮送董松其上路了。 13岁的年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俗话说半大小子 吃死老子。当董松其满怀期望带着干粮徒步来到金华 的时候,早已饥肠辘辘了,几次拿出干粮想吃上几口 ,想一想招工的事还没着落,还不知要等多少时候, 就咽了咽口水忍住了。直到后来董家几兄弟缠着董爸 爸讲故事,每每回想起当年的一幕时,董爸爸还常常 会叹口气道一声:“那时候,苦哇!” 好不容易找到了工地负责招工的人,可招工的人 看他年纪小摇着头不肯收留。却禁不起董松其的软磨 硬泡,*后勉强答应收留了这个学徒心切、瘦瘦的眼 中透出一股倔强气的少年。并讲好了条件:管吃住, 每个月有一点少得可怜的零花钱。 董松其二话不说,痛快地答应下来。他并不在乎 给多少工钱,只要管吃住,能给家里省份口粮,还能 学到手艺就知足了。就这样,董松其开始了他的学艺 生涯,凭着一股子犟劲,一股子钻劲硬是一点一点学 了一身过硬的木工建筑手艺活。几年以后,董松其的 木工、瓦工、房屋设计样样在行,成了东阳十里八村 有名的能人。 里岭头村与梅塘村是南市街紧邻的两个村,董志 龙的母亲朱金风就出生在与里岭头村紧邻的梅塘村, 两村之间走路用不了几分钟。朱家的家境也不宽裕, 姐妹五个,朱金风排行老大。当时,中国***组织 领导的“抗*救亡”运动在东阳也搞得风风火火,年 仅十几岁的朱金风就积极投身其中。那段时间,朱金 风的内心充满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掩护营救 革命同志,救济倾向革命的***,集会,演讲, 忙得不可开交。她成了当时赫赫有名的妇救会会长, 并光荣地成为中共东阳特委委员。当年被她营救过的 革命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后有不少都担任了当地**的 要职。 后来,*寇投降,内战爆发,她*加坚定地站在 *的身边继续着革命工作。在形势*严峻的时候,朱 金风也曾遭到恐吓,家人极力劝说她放弃工作,可她 毫不动摇,义无反顾地坚持着为*工作,直到迎来一 个新中国。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朱金风工作得*起劲了。战 场上的战争结束了,可社会斗争才刚刚开始。当时的 东阳斗争形势十分复杂,土地改革,四清,三反五反 ,运动一个接着一个,家里人曾劝她不要出头,可她 却从未动摇过。作为基层妇女干部,她认准了只有紧 跟***才能建设新中国这个理,义无反顾地积极承 担起*交给的各项革命工作,每次运动都坚决执行* 的指示。当时的东阳县管辖区域很大,是一个中心县 。妇女工作又是一个很烦琐的工作,有时需要挨家挨 户地做工作,因此工作量很大,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在繁重的工作锻炼中,朱金风也慢慢变得成熟起来, 成为远近闻名的妇女主任、县妇联委员。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