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身绝壁

孤身绝壁
作者: (美)亚历克斯·汉诺尔德//大卫·罗伯茨|译者:乔菁//李赞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8.90
折扣购买: 孤身绝壁
ISBN: 9787508675008

作者简介

李赞,北京大学法律硕士,曾任北大山鹰社攀登队长。现为**户外运动学校技术主管,热爱攀岩、攀冰、登山运动,登顶雀儿山、各拉丹冬峰、慕士塔格峰等十多座高海拔山峰。 乔菁,北京大学英语翻译硕士,北大山鹰社社员,攀岩队、登山队队员。肯道尔**山地电影节译者,参与翻译《峡谷攀升》《*虐狂欢Ⅱ》等亚历克斯·汉诺尔德参演的影片。 大卫·罗伯茨,著有多本有关登山、探索、冒险、西方历史以及人类学领域的著作。 [美]亚历克斯·汉诺尔德,来自美国的攀岩大师,因其在大岩壁上的无保护独攀而为人所知。他有着独特的攀岩技术以及人生态度,除了攀岩之外还热心公益,建立了汉诺尔德基金,在世界范围内完成了一系列公益活动。 他是攀岩界真正的明星,他也是攀岩界真正走进大众视野的高手。

内容简介

2008年3月末,在朋友的小圈子之外,亚历克斯 ·汉诺尔德(Alex Honnold)还没有什么知名度。7 年之后,30岁之际,他也许已经是世界上*为**的 攀爬者。这并不是说,他是世界上*好的攀爬者。事 实上,并没有什么“爬得*好”这回事。因为这项运 动已经被细分为很多种类,从喜马拉雅式登山到室内 岩馆的抱石,等等。 亚历克斯·汉诺尔德声名鹊起的原因,在于他推 动了*为极限和危险的攀爬形式,使其远远超过了任 何人想象中的极限运动认知。无保护独攀意味着不使 用绳索,没有搭档,也没有任何“硬件”(岩钉、岩 塞、机械塞)把人连在岩壁上。在这种显而易见的情 况下,无论是谁看到这一幕,也会明白这项活动的高 风险度:如果你脱落,就死定了。 亚历克斯·汉诺尔德所做的,就是去爬那些前人 认为不可能徒手攀爬的路线,它们要么太长,要么难 度过大。到目前为止,他都没出什么大问题,虽然他 *亲近的一些朋友都害怕他会害死自己。 无保护独攀远不只是个噱头。它相当于将攀岩精 简为*本质的挑战:仅仅穿着攀岩鞋,外加为了*好 地抓点在指尖抹些镁粉,这样的一个男人(或女人) ,与悬崖进行对抗。这是**纯粹的攀爬。 这不是亚历克斯·汉诺尔德进行的**一种攀爬 形式。他的快速连攀(就是计时连爬两座或三座大岩 壁)已经改写了优胜美地的攀爬规则。而从2013年开 始,亚历克斯·汉诺尔德将自己的视野扩大到了登山 ,并取得了他人没能做到的成就。 简而言之,亚历克斯·汉诺尔德是一位攀登界的 先行者,是那种一个时代中也许只会出现一次的人。 同时他还聪明有趣,是一个令人惊异的毫不自大的人 。他希望让这世界变得*好,为了那些不像他一样* 眷顾或有天赋的人们。几乎所有认识或仅仅看到过亚 历克斯的人都喜欢他,正如乔恩·克拉考尔(Jon Krakauer)所说:“他**真诚,一点儿都不虚伪。 ” 不论什么时候,当亚历克斯在公共场合讲话时, 他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被人提问两个相同的问题,不论 是小孩还是老人。的确,这是关于他在岩壁上所做行 为的基本问题: 你不怕自己会死吗? 你为什么要做这个?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些问题是无法回答的。这 在马洛里(Mallory)1923年随口给出的答案中可见 一斑:无数记者问他为什么想要攀登珠穆朗玛峰,他 答道:“因为山在那里。”(虽然看起来像是*够了 这问题的人的烦躁回应,但马洛里的俏皮话已经变成 了登山历***为**的引语。) 对于这些无法避免的问题,亚历克斯也想出了自 己的俏皮话来回答。关于脱落致死:“那将会是我生 命中*糟糕的四秒钟。”还有:“我确定有一半人会 说:‘至少他死的时候正在做他挚爱的事。’而其他 人会说:‘这人傻吧!’” 亚历克斯当然是一个有原动力和胜负心的家伙。 然而他很谦虚,生来有些害羞,这都赋予他的成就一 种**的轻描淡写,几乎像是自嘲了(就像上面的打 趣一样) 。在他*亲近的攀岩伙伴中,他的外号叫 作亚历克斯·“没什么大不了”·汉诺尔德。 在过去的40年里,只有少数的攀登者将无保护独 攀推向了风险的边缘。他们中半数人都死了。那些无 保护独攀者中的一小部分人,则在这种数十年深渊之 上的舞蹈中存活了下来。包括皮特·克罗夫特等人。 而在1970年往返于世界各地的亨利·巴伯(Henry Barber)则令当地的攀岩者大吃一惊,从威尔士到澳 大利亚,他都横扫了那里*难的路线。 其他人则因为发生过的某一个错误而遇难了。在 这些人中有从英国移民来美国的德里克·赫西 (Derek Hersey),1993年他在优胜美地的斯泰克- 萨拉(Steck-Salathé)路线脱落致死,有可能是因 为暴雨后手点变滑。丹·奥斯曼(Dan O**an)、查 理·福勒(Charlie Fowler)以及迈克尔·里尔登( Michael Reardon)也在追求悬崖或山的极限探索中 发生事故致死。*令攀登界震惊的则是约翰·巴沙尔 (John Bachar)的死亡。他和皮特·克罗夫特是20 世纪**十年代*杰出的两名无保护独攀者。经历过 35年一条路线接着一条路线的没有绳索的攀爬后,巴 沙尔在一条他之前完成过很多次的很短的攀爬中脱落 了。那是2009年7月,是在加利福尼亚州他家附近的 马麦斯湖(Mammoth Lakes)。 亚历克斯指出,这些精英攀爬者中,没有人是在 推动自己无保护独攀的极限时身亡的。赫西和巴沙尔 脱落的路线是他们能力之内能够很轻松攀爬的。(有 种猜测说可能是巴沙尔当时刚发生不久的一场车祸引 起的脊柱问题,造成了他的右臂和肩膀忽然无力,导 致了他致命的脱落。)里尔登则是因为在无保护独攀 下到爱尔兰一处海岸悬崖底时,被巨浪扫到而致死。 福勒在尝试一座中国西部的未登峰时遇到雪崩身亡。 奥斯曼的生命终结于一项实际上由他发明的运动,当 时他正尝试挑战新的纪录。这种运动叫绳跳,就是主 动从悬崖上跳下,然后被身上绑着的绳索拉住。已经 创造了从超过1000英尺(约305米)高处跳下的纪录 的奥斯曼,在从优胜美地的斜塔岩(Leaning Tower )俯冲时由于绳索断裂而死亡。 这五名极限无保护独攀者死亡之时,仍然是在探 险的*前沿。奥斯曼实际上探索了绳跳的界限,并在 试验中付出了他的生命。虽然亨利·巴伯健康平安地 活到了62岁,但他仍然差一点儿就因为脱落而死亡。 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那时他在英国的一条海岸悬崖 路线上为美国的一个电视节目录制无保护独攀。由于 旁边一位摄影师的突然移动,巴伯因此分心而失去了 平衡。就像他之后描述那个时刻时说的: 那让我犯了错……我那时整个身体都在移动,用 双手在推凹槽的边。我推得太用力了,左肩撞在了岩 壁上,差点儿要脱落了。肾上腺素从脚趾飙升到大脑 。我马上就要脱离岩壁掉下去了。但到达那点之前一 直持续的平衡和动作的流畅帮助我渡过了难关,让我 待在了岩壁上,继续移动。 拥有敏锐才智的亚历克斯倾向于**理性地对待 生命。他坚持宣称:“我不喜欢冒险。我不喜欢越过 双黄线。我不喜欢赌。”他对后果和风险加以严格区 分。很显然,无保护独攀时脱落的后果是致命的。但 亚历克斯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他在冒着致命的风险。 他是这样说的:“我总是把风险称为实际上脱落的可 能性,而后果则是如果你做某事之后一定将会发生的 ,所以我试着让我的无保护独攀保持低风险——也就 是说,我不太可能脱落,如果我脱落,则会有极其严 重的后果。” P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