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文化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7.30
折扣购买: 语文应用散论
ISBN: 9787553525556
苏培成,生于1935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学家。出版有《现代汉字学纲要》《现代汉字学论文选》《二十世纪的现代汉字研究》等著作。曾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为新中国成立后汉语的规范化、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翻一番”与“翻一翻” 2001年12月7日《北京晚报》有这样一个句子:“据了解,北京市目前只有百万家园、公信正实、联华等几家具备资质的家装监理公司,拥有上岗证的监理员也才100多人,其中百万家园就占了40多人。即便这个数字再翻一翻,也无法满足众多家庭用户的需求。”其中的“翻一翻”应该是“翻一番”。“翻一番”与“翻一翻”是形近、音近而意义、用法不同的易混词组,有必要加以辨析。下面先举出两个例子,然后做点分析: 1.微机和网络的计算容量每18个月翻一番所带来的残酷速度和效率形成了一个巨大陷阱,越是强大的系统,人们就越要花时间去维护它们,并为其开发软件,排除故障和冲突,学会新的版本,不停地操作来操作去……(《中华读书报》2001年12月12日) 2.当时我们三个家人以及殡仪馆的三个火化工人都在屋内。大约过了30分钟,工人正用铁钩想把遗体翻一翻,我当时就看见一个已经烧得通红的东西。(《北京晚报》2001年12月22日) 例1里的“翻一番”读作fānyīfān,“一”和“番”不轻读。从结构上说是述宾结构,“翻”是述语,表示动作,“一番”是数量词作宾语,表示数量。“翻一番”的意思是增加了一倍,即“原数×2”,例如100翻一番就是200。“翻一番”里的“一”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改为其他数词,如“翻两番”“翻十番”“翻许多番”。“翻两番”的意思是“原数×2×2”,100翻两番就是400。“翻一番”也可以省去“一”,说成“翻番”,如“粮食产量再次翻番”。“翻”的后面可以加“了”,说成“翻了一番”,强调“翻”的动作已经完成。 汉语里还有另一个“一番”,一般要读得轻些。用在动词后面,作为数量补语,意思与“一遍”相近,指动作经历了从头到尾的过程。例如:“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动词后面也可以加“了”,强调动作已经完成。例如:“老者又细细看了祥子一番,觉得他绝不是个匪类。”(老舍《骆驼祥子》)这个“一番”里的“一”不能换成其他数词,不说“调查研究两番”“看了祥子三番”。 从理论上说,“调查研究一番”“看了祥子一番”里的动词可以换成“翻”,构成“翻一番”,意思是“翻一遍”。这个“翻一番”与例1里的“翻一番”书写形式虽然相同,而读音与意义并不相同。而语言事实是,这样的“翻一番”并不存在,人们实际使用的是“翻一遍”。我想这恐怕是要避免与“翻一翻”相混,使语言的表达更加精确吧。 例2里的“翻一翻”读作fānyifɑn,“一”和第二个“翻”要轻读。从结构上说它是单音动词“翻”的重叠式,表示一个短促的动作,与“一下”相近。例如:“他那里有本新出版的书,我想带回去翻一翻。”“翻一翻”里的“一”可以去掉,说成“翻翻”。例如:“我想讲一点我的当作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鲁迅《且介亭杂文·随便翻翻》)“翻一翻”里面的“一”不能换成其他数词,不能说成“翻两翻”“翻几翻”。“翻翻”的中间可以加“了”,说成“翻了翻”,表示动作已经完成。例如:“我把那本书拿过来翻了翻。”还可以加“了一”,说成“翻了一翻”。 总之,“翻一番”(“一番”不轻读)表示数量增加了一倍,“翻一翻”(“一翻”轻读)表示短促的动作。两者不同,应该加以明确区分,不能混用。 《语文应用散论》是“咬文嚼字文库·名家书系”中的一本,作者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培成先生。书中收录的四十多篇文章,内容涉及语言政策、字词理据、汉语拼音、简繁转换、语坛往事等不同部分,如《古典诗文的读音问题》《汉字字形与本义的联系》《人民币上的文字》等,讨论的问题都来自实际生活,帮助读者了解我国现代汉语的发展历程与改革标准,推动汉语的现代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