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巨人对话--中外名著导读

与巨人对话--中外名著导读
作者: 黄铁池
出版社: 学林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23.40
折扣购买: 与巨人对话--中外名著导读
ISBN: 780668949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作品简介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儒家经典之一。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一、德 行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 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 已矣。” 颜回是孔子学生中德行科的高材生。他比孔子小三十岁,他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颜回自幼家境贫困,吃的是粗糙的米饭,喝的是凉水,住的地方也处于简陋的小巷子里。孔子的有些学生受不了贫困,就弃学从商。而颜回却能安贫乐贱,从不改变自己的志向。为此,孔子不吝啬自己的赞赏,夸奖他说:“颜回贤能啊!” 其实,在平时的学习中,颜回并不像有的同学那样锋芒毕露。他总是静静地坐在一边,聆听老师的教诲,几乎从来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孔子曾经一度以为这个沉默不语的弟子是一个智力平庸的人,否则,怎么会一直像个木头那样坐在那里呢?如果真的是一个庸才,那再优秀的老师也无能为力啊!为了证实自己心中的想法,放学后孔子悄悄地跟随在颜回的身后,观察他独处时的一举一动。令孔子惊讶的是,颜回的言行举止都能符合他上课时所要求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直到此时,孔子不禁推翻了自己先前的想法,感叹道:“颜回不愚蠢啊!”并且肯定地说:“颜回这个人,他的内心能够长久地不背离仁,其他人不过是短暂地达到仁罢了。” 在了解了颜回究竟是怎样的人之后,不仅仅是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很高,连同门师兄弟也对他是敬佩有加:“我怎么能够和颜回相比呢?颜回能闻一知十,我却只能闻一知二啊!”对此,孔子也谦虚地说:“我和你都不如啊!”虽然颜回小孔子三十岁,只活到三十一岁就死在了孔子的前面。孔子为此分外悲伤,哭着说:“啊!这是上天在惩罚我啊!让我失去了这么好的学生!” 子路日:“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 未仁乎?” 子日:“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 仁,如其仁!” 子贡日:“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 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 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 也,自经於沟渎而莫之知也?” 管仲是齐国的大臣,辅佐齐国国君齐桓公改革内政,增强国力,从而使齐国称霸诸侯。对于管仲个人,孔子曾经评价:“管仲的器量狭小啊!” 有人问孔子:“管仲这个人节俭吗?”孔子说:“管仲收取市租,所设置的家臣有很多很多,他怎么能算是节俭呢?” 那人又问:“那么,管仲通晓礼乐吗?”孔子说:“国君设立照壁,管仲也设立照壁;国君为了要结交他国的君主,有放置酒杯的坫台,管仲也有放置酒杯的坫台。如果管仲通晓礼乐,谁不通晓礼乐呢?” 不过对于管仲的功绩,孔子的评价却和前面大不相同。子贡问孔子:“管仲不是仁者吗?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去以死殉葬,却还辅佐以前的对头桓公。” 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把天下纳入了正轨,民众到如今还受到他的好处。没有管仲,我辈大概要沦为野蛮人了。他难道会像普通人那样恪守小节,在山沟里自杀而不为人知吗?” 子路也不赞同管仲的行为,对孔子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为此而死,管仲却不去死,能说他不具备仁吗?” 孔子说:“齐桓公多次与诸侯会盟而不凭借武力,这是管仲的功劳。谁有这样的仁德啊,谁有这样的仁德啊!”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