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企业管理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20
折扣购买: 公司估值:方法论与思想史
ISBN: 9787516428252
倪宣明,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数量经济学博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数学博士后。在《中国科学:信息科学》、《数学学报》、《应用数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一、公司价值评估的经济学基础 1.经济分析的两个基本方法论 经济学最基本的问题是,如果经济充分竞争,将会走向有序 繁荣还是无序崩溃?这就是一般均衡理论 (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想要回答的问题。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 斯密 (Adam Smith,1723—1790) 在1776年出版的论著《国家财富性质和原因 的研究》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中,在论述政治经济学体系时指出: “与许多其他场合 一样,劳动者受着一只无形的手指导,去努力实现一个并非其本意 的目标,非其本意并不意味着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 往能比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形下,更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这 就表明,消费者和企业都遵循市场规律,追求自身的效用最大化或 利润最大化,会使得社会的整体福利最大,这就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核心:市场经济有效率。将 亚 当 · 斯 密 " 无 形 的 手 " 表 示 成 一 般 均 衡 的 是 法 国 洛 桑学派的创始人瓦尔拉斯 (LéonWalras,1834—1910)。1874年,瓦尔拉斯出版《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 (Elements of Pure Economics), 指出:是否存在一种价格水平体系,使得所有商品同时出清,即同时实现供需相等。熊彼特 (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 曾经说过,提出一般均衡概念,使瓦尔拉斯“成为所有经济学家中最伟大的一位”。瓦尔拉斯提出的一般均衡依赖于如下大胆的假定:方程个数等于未知数个数的方程组有解。但是一般均衡的存在性证明,需要20世纪上半叶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数学理论:不动点理论 (fixed point theory)。冯 · 诺依曼 (John von Neumann,1903—1957) 和纳什 (John Nash,1928—2015) 将不动点理论引入经济学体系,成功搭建了博弈论 (game theory) 的理论根基。纳什1950年发表的论文《多人博弈的均衡点》,借助了角谷静夫不动点定理 (Kakutani fixed point theorem), 证明了非合作博弈中均衡的存在性,这也是他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关键理论贡献。受此启发,阿罗(Kenneth J. Arrow,1921—2017) 和德布鲁 (Gerard Debreu,1927 — 2004)于1954年合作发表《竞争经济中的一般均衡存在性》,用角谷静夫不动点定理证明一般均衡的存在性,二人也分别获得了1972年和198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一般均衡的存在性,正如纳什均衡的存在性一样,在数学上的呈现形式,就是不动点的存在性。 投资公司股票之前,先系统学习估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