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那些事儿(2开皇之治卷)/历史新阅读丛书

隋朝那些事儿(2开皇之治卷)/历史新阅读丛书
作者: 冬雪心境
出版社: 中国工人
原售价: 36.80
折扣价: 21.80
折扣购买: 隋朝那些事儿(2开皇之治卷)/历史新阅读丛书
ISBN: 978750087214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人事策略 杨坚开创隋朝之后,在治国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经过他不断的努力,隋朝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历史将 他的时代定义为“开皇之治”。当然,一个国家的兴盛, 不仅仅是皇帝个人的功劳,围绕在杨坚身边的那些文臣武 将也都是居功至伟。作为领导者的杨坚对这些人的控制与 合理使用必不可少,历史上无论是哪个时代,君臣之间都 处于既联合又争斗的状态,所以在杨坚的时代,如何驾驭 群臣也是他这个开国之君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北周末年那场宫廷政变,让杨坚顺利掌握了大权,他 自己都不敢相信这场政变居然出奇地顺利,而且迅速演变 成了改朝换代的大戏,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顷刻间 将杨坚吹上云端。 在杨坚看来,自己走了一条捷径,这条捷径虽然让他 迅速达到了目的,但是通往皇权的道路本应该是艰难曲折 的,甚至是充满杀机的,所以这段应该经历却没有经历的 杀机之路,就为胜利者杨坚留下了深刻的隐忧。尤其在人 事方面,宫廷政变不像改朝换代的战争,在整个过程中可 以塑造一支久经考验的队伍,杨坚的经历只能让他整合旧 有官僚体系,不断收拢人心,实施怀柔策略,只有这样才 会让旧有官僚为自己服务。这也就造成隋朝从建立伊始, 在用人上就受到了制约。 首先,隋朝的官僚体系必须建立在北周政权基础之上 ,这一点杨坚没有选择权。其次,杨坚必须要仔细平衡各 民族、各区域集团势力的利益。如若不然,还会出现类似 尉迟迥、司马消难、王谦三方叛乱的事件。 上述两点就是隋朝的先天不足。当然,任何朝代都有 先天不足之处,尤其是政变起家的王朝,往往内在很难达 到真正的强盛,在这一点上隋朝体现得尤为明显。史学大 师陈寅恪先生总结认为:“盖宇文泰当日融洽关陇胡汉民 族之有武力才智者,以创霸业,而隋唐继其遗产,又扩充 之,其皇室及佐命功臣大都是西魏以来此关陇集团中人物 ,所谓八大柱国家即其代表也。” 上述这段话是陈寅恪先生根据北周、隋、唐均出自北 周创业集团的事实,而提出的著名的“关陇集团”说。所 谓“关陇集团”,就是以八大柱国家为代表,加上册封的 十二大将军和一些骨干贵族,组成了北周创业集团。既然 是一个以地域概念建立起来的集团,就意味着这个集团必 然有排他性,目的是维持其统治地位,所以陈寅恪先生总 结从宇文泰到唐高宗李治时代共计一百五十年的用人政策 时认为:“但隋唐两朝继承宇文氏之遗业,仍旧施行‘关 中本位政策’,其统治阶级自不改其歧视山东人之观念。 ” 陈寅恪先生的意思是,宇文泰组建的“关陇集团”成 为北周、隋、唐三个朝代不可动摇的政治基石,其内部的 凝聚力在于关中文化的整体性和对山东地区的歧视,也就 是说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尤其在人事问题上的 排他性是整个“关陇集团”保持政治活力的一个源泉。 按照陈寅恪先生的这个观点,杨坚建立隋朝之后当然 是不能冲破这个局限的,更何况杨坚本人就出自北周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