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语言之途

徜徉在语言之途
作者: 苍耳|责编:金雯//时沂
出版社: 安徽教育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12
折扣购买: 徜徉在语言之途
ISBN: 9787533690717

作者简介

苍耳,学者,作家。著有大量散文、随笔、诗歌和理论批评文字,作品入选《诗歌报10年精华》《(散文)精选集1996—2001》《文学中国》《三十年敞文观止》《随笔三十年精选》《21世纪敞文典藏(2000~2010)》《21世纪中国最佳随笔2000—2011》等选本百余种,曾获2007—2008年度安徽文学奖,第三届在场主义敞文奖新锐奖等。出版有散文集《纸人笔记》、文论专著《阳生化理论新探》等。

内容简介

中国广义的现代诗歌在 二十世纪经历了从前期对语 体、诗体的革新到后期对人 本和诗本的质疑与重建,经 历了伴随断裂、混乱、失语 的数次转向和内在换幕,并 与特定的历史、人文的宏大 语境缠裹在一起。这无疑使 这一历史演进过程更显艰难 和含混。现在看来,那种带 有断裂意味的所谓划时代“ 转折”并不十分可靠,至少 它缺乏从更高层面上深化、 融通的必要“转换”——复合 性的、包容性的、建构性的 、具有互动自由度的转向与 内在生成。因而,诸如对二 十世纪初叶从语体到诗体的 革新所造成的断层进行质疑 与反思的声音,一再出现在 相对沉寂的诗歌理论界。但 两种对抗的声音依然让我感 到恍惚、茫然。历史也许注 定要停下来对思考进行再思 考。 艺术或诗歌似乎在进入 现代主义阶段后,其嬗变、 更替的速度明显加快,颠覆 性、极端性和实验性成为诗 歌流派和诗人写作的重要特 征。而反向化,不仅成为现 代诗歌流派的内在走势和鲜 明标记,而且逐步积淀成产 生所谓先锋性诗歌及其诗观 的惯用思维模式。这是一个 充满碰撞、激变同时又充满 混沌、困惑的年代。不可否 认,中国现代新诗在二十世 纪的几度活跃和勃发都与“ 反向化”有着重要关系。显 然,这与古典时代诗歌的由 自然顺延、承续所造成的某 种停滞、僵持形成了强烈反 差。置身于历史、生存、文 化、本体和语言多重交叉点 上的中国现代诗人,似乎注 定要在相互对峙的诸多夹缝 中同时也在更深层面、更自 由的维度上探寻、拓展可能 的生长空间。可以说,反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