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1.20
折扣购买: 上海(1931)
ISBN: 9787208157637
(一) 上海,中国***的诞生地。 上海,中国***人的心灵家园。 1920年2月19*,农历除夕。寒风凛冽,被***称 之为“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发展起理想之世界,行之以 身,著之以书,以真理为归,真理所在,毫不旁顾”的陈 独秀,乘坐轮船,从天津来到了上海。 陈独秀之所以来到上海,一是为了逃脱北京京师警察 厅对他的监视和追捕;二是因为自五四运动以后,他已经 深深感到“北方文化运动,以学界为前驱……其*可痛心 ,为北京市民之不能觉醒。以20世纪政治眼光观之……仅 有学界运动,其力实嫌薄弱,此是太息者也”。他深深感 到:要想救中国,一定要有一股新的思想,一股新的力量 ,一个新的阶级! 陈独秀抵沪不久,就被他的同乡好友柏文蔚接了过去 ,住进了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 这是一座典型的石库门住宅,独门独户,一客厅一厢房, 上下两层。它与法国公园(今复兴公园)仅一步之遥;与霞 飞路(今淮海路)也不过几分钟的路程,闹中取静,既安全 又舒适。 陈独秀身在上海,生活清苦,但他还是一头扎进了工 人之中,与各色人等控制的工会打交道。几个月过去了, 他得出一个结论:觉悟的工人“必须自己组织起来,组织 真的工人团体”。五一劳动节到了,上海5000多名工人在 西门体育场召开了隆重的纪念大会,在雷鸣般的掌声中, 陈独秀作了演讲。*后大会通过决议,**次提出了包括8 小时工作在内的“三八”制要求。作为献给工人的礼物, 从北京跟随陈独秀南迁至上海的《新青年》杂志编辑部, 在5月1*推出了“劳动节纪念号”,篇幅由原来130页左右 ,猛增至400页,深刻分析了中国工人阶级,尤其是上海工 人阶级的生存状况。远在法国的***,看到这一期的《 新青年》无限感慨,认为这是陈独秀由“宣传资本主义变 为宣传***的标志”! 作为新文化运动中的旗手,在陈独秀的身边总是汇聚 着当时一些***的知识分子。1920年5月初,陈独秀、俞 秀松、李汉俊、陈公培、沈玄庐、施存统、王仲甫等7人在 老渔阳里2号聚会,商议成立“***研究社”,目的是 为了加快翻译出版西方马克思主义著作。陈望道翻译的《 ***宣言》就是以***研究社的名义出版的。此外 ,还有沈雁冰翻译的列宁《**与革命》(他只翻译完成了 **章),恽代英翻译的考茨基《阶级斗争》和李汉俊翻译 的马尔西《资本论入门》等。这是中国文化思想界一件极 为重大的事件。***后来对斯诺的谈话中深情地回忆: “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 思主义的信仰。《***宣言》就是这三本书之一。” ***是1920年5月抵达上海的,居住在哈同路民厚 里29号(今安义路63号)一幢石库门房子里,与他同住的是 一个16岁的湖南小伙子。5月9*,***赶到黄浦江畔的 码头送别了又一批赶赴法国留学的6位新民学会的朋友,在 以后约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与陈独秀多次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