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会诊乙型肝炎/名医会诊系列丛书

名医会诊乙型肝炎/名医会诊系列丛书
作者: 李广智
出版社: 上海文化
原售价: 22.00
折扣价: 18.20
折扣购买: 名医会诊乙型肝炎/名医会诊系列丛书
ISBN: 9787807401612

作者简介

周霞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教授。 李广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兼评审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内容简介

肝脏的重量和体积 肝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也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我国成年人肝的重 量,男性为1230~1450克,女性为1100~1300克,约占体重的1/40~1/50。 胎儿和新生儿的肝相对较大,重量可达体重的1/20,其体积可占腹腔容积的 一半以上。肝的长(左右径)×宽(上下径)×厚(前后径)约为2.6×1.5×5.8 厘米。肝的血液供应十分丰富,故活体的肝呈棕红色。肝的质地柔软而脆弱 ,易受外力冲击而破裂,从而引发腹腔内大出血。 肝的功能极为复杂,它 是机体新陈代谢最活跃的器官,不仅参与蛋白质、脂类、糖类和维生素等物 质的合成、转化与分解,而且还参与激素、药物等物质的转化和解毒。肝还 具有分泌胆汁,吞噬、防御,以及在胚胎时期造血等重要功能。 (李广智) 肝的位置和邻近器官 肝脏大部分位于右上腹部和中上腹部,还有一小部分位于左上腹部,且 大部分被肋骨所掩盖。对于正常成年人而言,仅在上腹部正中部位可触及少 许肝脏,被触及的部分一般不超过2~3厘米,而且质地很软。如果在右侧肋 弓下触及到成人的肝脏,大多提示肝脏肿大的存在,应积极查找原因。但对 于3岁以下的小儿而言,由于他们腹腔的容积较小,而肝脏的体积相对较大 ,因而正常情况下也可在右侧肋弓的下缘触及到肝脏的边缘。到了7岁以后 ,正常情况下在右侧肋弓的下面就不能触及到肝脏了,若能触及时,则应考 虑为病理性肝肿大。 肝上方为膈,膈上有右侧胸膜腔、右肺及心等,故肝脓肿有时可与膈粘 连,并经膈侵入右肺,甚至其内容物还能经支气管排出。肝右叶下面,前部 与结肠右曲邻接,中部近肝门处临界十二指肠上曲,后部邻接右肾上腺和右 肾。肝左叶下面与胃前壁相邻,后上方邻接食管腹部。 (李广智)为什么说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也是体内新陈代谢的中心站。据估计,在 肝脏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500种以上,实验证明,动物在完全摘除肝脏后即 使给予相应的治疗,最多也只能生存五十多个小时。这说明肝脏是维持生命 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肝脏的血流量极为丰富,约占心输出量的 1/4。每分钟进入肝脏的血流量为1000~1200毫升。肝脏的主要功能是进行 糖的分解、贮存糖原;参与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激素的代谢;解毒;分 泌胆汁;吞噬、防御机能;制造凝血因子;调节血容量及水电解质平衡;产 生热量等,在胚胎时期肝脏还有造血功能。 1.肝脏的胆汁分泌作用 肝细胞能不断地生成胆汁酸和分泌胆汁,胆汁 在消化过程中可促进脂肪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每天有300~700毫升的胆 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胆囊起浓缩和排放胆汁的功能。胆汁还有排泄激素和 有害物质的作用。 2.肝与糖代谢 单糖经小肠黏膜吸收后,由门静脉到达肝脏,在肝内转 变为肝糖原而贮存。一般成人肝内约含100克肝糖原,仅够禁食10~24小时 之用。肝糖原对调节血糖浓度以维持其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当劳动、饥饿、 发热时,血糖大量消耗,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 所以患肝病时血糖常有变化。 3.肝与蛋白质代谢 由消化道吸收的氨基酸在肝脏内进行蛋白质合成、 脱氨、转氨等作用,合成的蛋白质进入血液循环供全身器官组织需要。肝脏 是合成血浆蛋白的主要场所,对维持机体蛋白质代谢有重要意义。肝脏将氨 基酸代谢产生的氨合成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在严重肝病时血浆蛋白减 少和血氨可以升高。 4.肝与脂肪代谢 肝脏是脂肪运输的枢纽。消化吸收后的一部分脂肪进 入肝脏,以后再转变为体脂而贮存。饥饿时,贮存的体脂可先被运送到旰脏 ,然后进行分解。在肝内,中性脂肪可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此反应可被肝 脂肪酶加速;甘油可通过糖代谢途径被利用,而脂肪酸可完全氧化为二氧化 碳和水。肝脏还是体内脂肪酸、胆固醇、磷脂合成的主要器官,多余的胆固 醇随胆汁排出。人体内血脂的各种成分是相对恒定的。其比例靠肝细咆调节 。当脂肪代谢紊乱时,可使脂肪堆积于肝脏内形成脂肪肝。 5.维生素代谢 肝脏可贮存脂溶性维生素,人体95%的维生素A都贮存 在肝内。肝脏是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 B6、维生素12、烟酸、叶酸等多种维生素贮存和代谢的场所。 6.激素代谢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各种激素都保持一定含量,多余的经肝 脏处理失去活性。肝病时可能出现雌激素灭活障碍,引起男性乳房发育、蜘 蛛痣和肝掌、女性月经不调及性征改变。如果出现醛固醇和抗利尿激素灭活 障碍,可发生钠和水分在体内潴留,出现下肢浮肿以及腹水等。 7.解毒功能 在机体代谢过程中,门静脉收集自腹腔流来的血液,血中 的有害物质及微生物抗原性物质,将在肝内被解毒和清除。肝脏是人体的主 要解毒器官,它可保护机体免受外来损害,使毒物成为比较无毒的或溶解度 大的物质,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8.防御机能 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肝窦内皮层含有大 量的枯否氏细胞,有很强的吞噬能力,能吞噬血液中的异物、细菌、染料及 其他颗粒物质。据研究,门静脉血中有99%的细菌经过肝窦时被吞噬。因此 ,肝脏的这一过滤作用的重要性极为明显。此外,肝脏还是人体免疫系统的 一部分,能产生抗体,消灭入侵的各种抗原。 9.调节血液循环量 正常时肝窦可以贮存一定量的血液,在机体失血时 ,从肝窦排出较多的血液,以补偿周围循环血量的不足。 10.制造凝血因子 肝脏是人体内多种凝血因子的主要场所,人体内12 种凝血因子,其中最重要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 都是在肝脏内合成的。肝病时可引起凝血因子缺乏,造成凝血时间延长及发 生出血倾向。 11.热量的产生 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都有肝脏参与。安静时机体 的热量主要由身体内脏器官提供。在劳动和运动时产生热的主要器官是肌肉 。在各种内脏中,肝脏是体内代谢旺盛的器官,安静时,肝脏血流温度比主 动脉高0.4℃~0.8℃说明其产热较大。 12.肝脏的再生能力 动物试验证明,当肝脏被切除70%~80%后,并 不出现明显的生理紊乱。而且残余的肝脏在3~8周内可长至原有大小。 (陈良 慕永平 巫善明)肝脏解毒主要有四种方式 1.化学方法 如氧化、还原、分解、结合和脱氧作用。氨是由蛋白质分 解产生的有毒的代谢产物,它的解毒主要是通过在肝内合成尿素,随尿排出 体外。有毒物质与葡萄糖醛酸、硫酸、氨基酸等结合可变成无毒物质。 2.分泌作用 一些重金属如汞,以及来自肠道的细菌,可随胆汁分泌排 出。 3.蓄积作用 某些药物如士的宁、吗啡等可蓄积于肝脏,然后由肝脏逐 渐小量释放这些物质,以减少或减轻中毒过程。 4.吞噬作用 如果肝脏受损时,人体就易中毒或感染。肝细胞中含有大 量的枯否氏细胞,有很强的吞噬能力,起到了吞噬病菌保护肝脏的作用。 (陈良 慕永平 巫善明)(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