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相信(精)/新地文丛

依旧相信(精)/新地文丛
作者: 陈平原|总主编:郭枫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33.00
折扣购买: 依旧相信(精)/新地文丛
ISBN: 9787559429216

作者简介

陈平原,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2008—2012年任系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曾先后在*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美国哈佛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大学从事研究或教学。

内容简介

与高雅擦身而过 ——一个外行眼中的古琴 2003年12月的某**晚上,我应邀参加在全国政协礼 堂华宝斋举行的“古琴音乐会”。我非琴人,不知为何有 此荣幸。到了那里一看,是为庆祝中国古琴艺术入选第二 批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举行的雅集,集中了好多 位南北名家,还展出若干张名琴。说实话,那一瞬间,我 诚惶诚恐。如此隆重的仪式、精彩的演奏,很多琴友不得 其门而入,而我这**的门外汉,竟混迹其中,确实是很 大的浪费。 时隔多年,偶尔谈起我参加了此次雅集,还保存了节 目单,让不少学琴的友人惊羡不已。可当初并不觉得好玩 ,感觉就像穷光蛋误入了珠宝店,还碰上了热情洋溢的营 业员。坐在我旁边的,明显是**琴友,每报一个演奏者 的名字,都要激动大半天;听完一曲,还想跟我交流一下 体会。身处那种场合,不能太露怯,只好故作深沉,偶尔 点评两句,别人还以为我真懂行。其实,我不懂音律,也 没学过古琴,凭的是直觉。说喜欢某某的演奏,那是因为 不喜欢舞台腔,*倾向于文人气,认定这比较符合古琴的 趣味。 不过,也不能说我对古琴毫无了解。起码家藏且常听 的古琴CD,段位并不低。比如1995年香港龙音制作有限公 司版《管平湖古琴曲集》,或者古琴界格外推崇的保存中 国*后一代传统古琴大师的集体面貌的“老八张”(中国 唱片上海公司,1994年),我是百听不厌的。很可惜,因 学识及修养限制,这些古琴曲,我只是喜欢而已,说不出 所以然,也没能力辨析各家的优劣长短。 人的趣味,有些是先天因素造成的,我耳朵不行,若 学音乐,再努力也没有用。但眼睛还可以,比如,不懂古 琴,可我藏有古琴目录学或器物学方面的书籍,如査阜西 编纂的《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年),乃古琴曲传谱、解题、歌词三个方面的汇典, 我当古典文献书籍读。至于郑珉中编着《故宫古琴》(北 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因我早年的学生王风参与 撰写,书出版后送了我一册。书很贵,印刷很精美,我看 得津津有味。 这么认真“读书”,在古琴家看来,实在是太外行了 。我也承认,先天不足,后天失调,高雅的古琴,与我隔 着千山万水。不过,中国文人喜欢古琴,没说一定必须会 抚琴。《晋书》记录陶潜的妙语:“但识琴中趣,何劳弦 上声!” 到过我家的朋友,会发现我书桌边有一张无弦的古琴 。并非模仿陶渊明,那琴本有弦,只是闲置多时,方才变 成现在这个样子。二十多年前,某*本留学生回国,临行 前赠我古琴,希望物尽其用。几次起意学琴,皆因意志不 坚定,半途而废。忘记是哪一年了,已毕业留校任教的王 风,自告奋勇,送教上门。我本是自娱,且不解音律,偏 偏又碰上了个严师,要求我先正身、调息、静心、凝神, 一个下午就拨一个音,不知何时才能成调。我抱怨他教学 不得法,他批评我学习不认真,于是,很快就偃旗息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