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专注越安宁:瑜伽与冥想

越专注越安宁:瑜伽与冥想
作者: 牟木|责编:袁思远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原售价: 47.00
折扣价: 26.80
折扣购买: 越专注越安宁:瑜伽与冥想
ISBN: 978756994460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说“太极”,做“太急” 有一天和朋友说起一个 人,我随口说:“过去的事 ,我总懒得想,就让它过 去吧。”回来后掂量了一下 ,我发现自己有点改变了 。从前总喜欢抓着一些记 忆不放手。美好的,怕失 去了,不舍得忘记;不堪 的,又总是想方设法绕道 走,偏偏越绕道越忘不了 。自己觉得正确的就要认 真执守,一本正经地宣说 ,恨不得让每个人都明白 、都认同。人家不理解、 不认同的,自己心里就会 给他贴个标签“这人和我们 不是一类”“这人不行”,日 后当和其他朋友谈起此人 时,就会分明地亮出观点 ,说出那人的种种以获得 面前这个人的认同,期待 某种安全感。 现在,我觉察到自己偶 尔还会这样。但基于长期 的禅修,天天在瑜伽中松 开身体的界限感,在禅坐 中看见自己的起心动念, 我渐渐培养出对自己旁观 的能力。再和朋友因为观 点不同要辩驳的时候,旁 观的“我”就会忽然跳出来, 看看此刻的自己认真严肃 非要证明什么的样子,还 挺可笑的,也就欲言又止 了。一次次的欲言又止, 并没有让我变得压抑,反 而感受到了沉默的美感。 木心先生说:“人之一生必 须说清楚的话实在不多。” “有那么严重吗?”这是 我常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 。这就把自己问住了,于 是不愿意继续争辩下去。 这些原本可能继续下去的 争执和烦恼,随着这一问 ,也就减却了,转向下一 件事情时,便能更投入, 心里没残留太多执着,反 而有一股轻松之感,觉得 自己又把那个特别当真、 较劲的自我驯服了,这便 是生活里的禅修吧。 有意识地这样练习,刚 开始是有点别扭的,如同 每天习惯了顺着一条路走 ,忽然有一天换路线了, 多少都需要几次走回老路 、掉头重来、慢慢习惯新 路的过程。慢慢地,新习 惯彻底取代了老习惯,也 就适应了。所以改习气不 能急,要给自己一点时间 来适应,出了错就重新改 正,但不能耍赖放纵自己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 为习惯,日复一日地,慢 慢来。长此以往,我们发 现自己不那么在意别人怎 么看自己了,也就不那么 争强好胜了。如果对方因 为一些事和我争辩、闹情 绪,我就只管住自己别闹 情绪,就事论事地解决; 如果对方继续冷眼相对, 对我的看法并不接受,自 己也别太紧追不舍,非要 争个对错高下不可,过段 时间再说。 这样,宽容就会慢慢产 生。反思过去,其实很多 事没干成,很多人没留下 ,就是自己当时太着急想 要结果了,太想证明自己 了。当下努力过了,就留 给时间吧。随着因缘,聚 聚散散。 “急什么啊?”这是我常 问自己的第二个问题。生 活里似乎所有的工作、生 活,从一制订计划开始, 就被“赶紧完成”推动着。紧 迫感不是由于真的没时间 ,而是着急。整个人变得 焦虑、恐慌,行为粗枝大 叶,不能真正专注做好眼 下的事,对自己和家人的 饮食起居与交流也越来越 缺少耐心,甚至都忘了开 怀地笑。 着急经常伴随着粗糙的 行为、快速的言语和激动 的情绪,而且听不见对方 在说什么。谁都害怕和着 急的人长久在一起工作与 生活,谁愿意天天伴着龙 卷风呢?一个“急”字,毁了 一个人的清心。 记得大学时我就是过分 努力的那种人,同学对我 的印象就是,总低着头往 前冲,好像总有事情赶着 去完成。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