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山西教育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科举传奇
ISBN: 9787544090711
开天辟地头一遭——第一个进士和状元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种通过公开考试选拔人 才的制度,历史十分悠久。它萌芽于隋朝,确立于唐代, 经过宋、元、明、清历代的完善与发展,日臻完备。直到 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宣布废科举兴学校,历时 1300余年的科举制度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科举制度在 1300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始终贯穿着中华文明史,成为我 国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被外国人誉为“中国第 五大发明”。西方近代的文官考试制度就是根据我国古代 科举制度设立的。可以说,不了解科举制度,就不能透彻 了解隋唐以来的社会发展状况,也就不能深刻认识中国的 传统文化。 一、一个天才的创造 说到科举制度的发明,不能不说它是古往今来的一大 创举。可能有些人很不以为然,不就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么,现在干什么事不需要考试呢?入学、求职,只要我们 想更上一层楼,哪个人不需要考试?这么普通的事情哪里 算是什么创举!其实不然,要知道,早在我国西周奴隶社 会时期,社会等级森严,想要做官全靠血缘,如果你的祖 辈是贵族,那你一出生也一定是贵族,那就祝你好运了; 但若你的祖辈是奴隶,那你就命苦了,你也只能一辈子做 奴隶,永远不会翻身的。即使你有天大的才华,远远胜过 那些贵族,那也无济于事,只能怪你命不好,出生在这样 的家庭,注定一辈子被欺压,毫无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机会 。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隋唐,在这漫长的将近2000年 里,人们一直过着这种壮志难酬的憋屈生活。其间经历了 汉朝的察举制和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它们是一种推荐制度 ,由朝廷高官在全国各地物色人才,最后推荐给皇帝,由 皇帝拍板决定,直接授予官职).这两种制度很不正规, 暗箱操作的机会很大,很多有才能的人都被埋没了,不能 一展抱负。魏晋有句俗语:“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就是说,上流社会与平民社会之间丝毫不交流,互相隔 阂。就在这个尴尬的时刻,科举制应运而生了。而同时代 ,西方还处在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等级鸿沟比我国西周 时还要巨大,而他们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文官考试制度直到 1870年才得以确立,比我国整整晚了1000多年,如此说来 ,科举制度难道不是一项创举吗? 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就是寒门精英的代表。左思,字 太冲,家世寒微,父亲是小吏出身。他写的《三都赋》是 古代著名文学名篇,一经出版,马上成为洛阳各大书店的 畅销书,一时间出现“洛阳纸贵”的盛况,洛阳各大官邸 的纸全部用来抄写左思的大作。但是左思本人却并没有随 着他大作的畅销而闻名遐迩,反而因为他寒微的家世和丑 陋的相貌,被上流社会所鄙视。曾经有一次,他出门效仿 同时代第一美男潘安坐着油壁香车在洛阳逛街,满以为会 因自己的诗作而被人们追捧,没想到,东施效颦的行为没 有引来欢呼,反而却遭到了袭击,有臭鸡蛋、烂菜叶,甚 至还有大石块,把他的车砸得稀巴烂,他只得狼狈地逃回 了家里,闭门不出。他的这次遭遇不单是因为他的相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