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陕西人民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38.40
折扣购买: 艺术之路--陕北歌王(王向荣)
ISBN: 9787224128888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陕北人,机缘不巧——我第一次 认识王向荣已是1992年前后。 当时,我在高中毕业后作为一个旁听生在榆林高专听 了一年的中文课。期间,由自卑而获得自醒,并通过成教 考试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开办的写作班(仅办了一届)学 习写作。 在延大学习的第一年,我们没有进入校本部,教室和 宿舍都在南桥旁边一栋转角的小楼上。有一天,课余时间 ,我在宿舍收看电视,突然看到了纪录片《望长城》中有 关王向荣的镜头:其中一个是他的母亲站在院子里和摄制 组依依惜别挥手的镜头,让我几乎落泪;另一个是摄制组 进入他简陋的办公室捕捉到他的一个面部特写——他的脸 上没有一丝作为一个名人的那种劲,相反,我从他的落寞 神情中隐隐感到了他内心深处的一种孤独。我觉得他是我 身边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在此前后,作为一个内心初醒的少年,对于艺术,我 抱有一种十分纯粹的观念。在音乐上,我是个歌迷,喜欢 摇滚,崇拜崔健,用省吃俭用下来的生活费购买大量磁带 。时至今日,我还能感到当初买到迈克尔·杰克逊、卡朋 特的磁带时的那种欣喜,还有每次乘坐长途汽车由于别的 乘客的反对,司机关掉音乐时的那种懊恼。 在阅读上,我有过不忍读完三卷本《约翰·克里斯多 夫》的深切体会。我曾在借阅之后,不忍割舍,用一把旧 吉他和朋友换了他的那本《梵高传》。《梵高传》促成了 我人生的一大转折,让我当时十分迷茫、焦虑且不安于平 庸的灵魂找到了一个方向,也给自己的人生确立了一个不 切实际的目标——写作。我在长久的生活中,暗暗把梵高 当作一个追随艺术必须效仿的榜样。在我的心里,一度把 孤独和从事艺术画上了等号。但在当时,对于本土的民间 文化,并没有过多的兴趣去关注。 看过《望长城》,当年暑假,回到榆林后,我想采访 王向荣的计划得到了父亲的支持,经他事先联系,有一天 ,我和一位同学一起骑自行车到艺术团去采访王向荣。他 在他宿办兼用的房间里,接待了我们。我们青春年少,冒 冒失失,没有丝毫采访经验,但他还是和我们讲了不少, 时间也持续得很长。 记得,直至天黑后,不巧整层楼停电,他在房间里点 了一支蜡烛,还接着给我们讲……告别时,我们想和他约 定第二天继续采访。但得知他要接待陕西电视台专程来采 访他的记者,接下来还要陪同他们到他的老家去采访。我 们在自愧和羡慕中(当时我们觉得陕西电视台高不可攀, 对其记者羡慕的心理其实十分正常。但王向荣在我们面前 提及此事时并没有丝毫夸耀的成分,这个印象也颇为深刻 ),对他更觉得佩服。 但这次采访也就此中断。我尤其遗憾的是,这次采访 的记录本后来也不知所踪。 不过,有趣的是,多年以后我的这位喜好文学的同学 ,经历一番波折,竟将工作调动到了艺术团(办公地址未 变),同王向荣成了同事,并担当作词工作至今,想来这 也有一种缘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