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少儿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13.20
折扣购买: 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小孩/给小朋友和大朋友的书
ISBN: 9787559700803
任溶溶,男,本名任以奇,原名任根鎏。广东鹤山人,1923年生于上海。**儿童文学翻译家、作家。1945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中国文学系。1949年后历任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译著有《安徒生童话全集》《彼得·潘》《小飞人》等;著有童话集《“没头脑”和“不高兴”》、儿童诗集《小孩子懂大事情》等。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杰出贡献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宋庆龄樟树奖、**儿童读物联盟翻译奖等奖项。2012年12月6*,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
我生在虹口 九十一年前,我出生在上海虹口区闵行路,就在 吴淞路口昔*之巡捕房今之虹口区公安分局东首四五 间铺子的楼上,靠近峨眉路。这一排铺子后面是个大 里弄,里弄另一头是塘沽路,弄堂口对着当时很有名 气的三角地小菜场。 我父亲是广东人。过去虹口这一地段住着很多广 东人,简直可以说是广东人集中的一个地段。我父亲 在闵行路经营一家木器店(就是我生下来的那间铺子) 和一家纸行,在峨眉路他还经营一家印刷所。我父亲 的同乡在天潼路也经营一家纸行,大人常带着我到那 里去跟同乡小朋友玩。 就在我们那个地段有广东人的私塾。我四岁就启 蒙向孔夫子叩头。我哥哥**次带我去私塾上课时, 我在大门口看到私塾老师高高在上,坐在一张靠背椅 子上面,旁边放着一根准备打人的藤条,我吓得返身 就跑回家,哥哥追我也来不及。我能一下子跑到家, 妈妈护住我,说我人这么小,不读也罢。可见路很近 。 也在这个地段里,我记得还有一座广东人的庙, 叫三元宫,它是在武昌路还是在塘沽路,我记不清了 。初一、十五和节*那里很热闹,我小时候常跟大人 进去。庙里有许多牌匾,听说有一块牌匾落下来还砸 了人。我五六岁回广州,十年后回来,已是**侵占 上海时期,我出于好奇,特地去找这三元宫,看到庙 没有了,它已改为木材厂,堆着木材。 虹口这一地段的武昌路,真可说是一条广东街, 广东人多,店铺很有广东特色,**热闹。那里当时 有一家大酒楼,叫粤商楼。招牌是不是粤商楼,我说 不准,因为那时候我不识字,可是声音**没有错。 碰到婚嫁请酒什么的,这一带的人就在这里摆酒席, 而不是到南京路的大三元、新雅或者四马路的杏花楼 。 我从小是电影迷,我有生以来**次看电影是在 虹口电影院,在乍浦路,也就是解放初期的虹口文化 馆。在那里我看过《阎瑞生》、《曹*逼宫》(看了 一半就吓得回家)以及劳莱和哈台的滑稽片。不久以 后虹口电影院对面马路开了一家新电影院,即现在的 胜利电影院,当时叫好莱坞电影院,又改名威利电影 院。它一开张我就去看电影了。 我小时候的天地就在虹口这一小块地段,过苏州 河是大事,至今只记得大人曾抱着我到南京路大东旅 馆吃过一顿西餐,到南京路*升楼今永安新楼原址的 老天蟾舞台看过一次《封神榜》。就这么点记忆。 五六岁我就离开上海去了广州。 我是什么地方人 我忽然在想,我算是什么地方的人呢? 按照传统习惯,这个问题一下子就可以回答。因 为按照传统习惯,父亲姓什么,儿子也姓什么,父亲 是什么地方人,儿子也就是什么地方人。我一生下来 就是这么办的。我父亲姓任,我也姓任,我父亲是广 东鹤山人,我自然也是广东鹤山人。我的户口簿、履 历表上都这么写。 我生在上海,家里说的是广州话,烧的是广东风 味的菜,来往的亲戚是广东同乡,真正是在上海的广 东人家。我五岁回广州,只说广州话,只吃广东菜, 一下子成了地道的小广东。暑假我回家乡,是父亲出 生的家乡,学会说不同于广州话的广东鹤山旺宅村方 言,有两次清明节还跟着叔伯到远处给大太公扫墓, 据说他们是*先从他处落籍到此地来的。这样去扫墓 的,还分给我们这些子孙猪肉。 可见我是地道的广东人。我也深为做一个广东人 而自豪。我会几种方言,而说得*地道的是广州话, 我的广州话是广州西关话,虽然我前些年到广州,他 们说我的广州话虽然说得实在好,只是太老式了一点 。广州话含有古音,它为我后来学语言学、学*语等 带来方便。小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广东出了孙中山 等革命人物,出了十九路*这样一支抗*英雄部队, 实在了不起,再加上“食在广州”,我怎么能不为之 自豪呢?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