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新星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21.00
折扣购买: 读库(1402)
ISBN: 9787513313964
张立宪,1987-1991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著名出版人,作家。参与创办《足球之夜》、《生活资讯》等杂志。曾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并出版有个人著作《记忆碎片》,新版名字为《闪开,让我们歌唱八十年代》。现任《读库》主编,跨工种作业,独立完成一本书的策划、组稿、编稿、设计、印刷、宣传、发行各环节,涉及编辑、美术、财务、公关、销售诸领域。以一人之力,创出中国出版界持续出版一种读书品牌《读库》的奇迹。2008年4月当选“思想推动中国——联想ThinkPad中国思想力人物评选”的十位中国思想力人物之一。
台湾许多农民喜欢在丝瓜上面种苦瓜。先种丝瓜 ,苦瓜苗嫁接其 上,过一段,剪去苦瓜苗,用丝瓜根茎的力量往上长 。丝瓜根有力, 输送营养更通畅。下面若有细菌,苦瓜在上面,也不 会感染。他说, 像我们的桃子,一定要用苦桃。它的口感不好,但它 适应这边的地 质,根部有力。上面再嫁接甜桃。 苦瓜刚一结果,就要套袋,以免被果蝇叮。且从 小套袋,采摘后 异常洁白,卖价也会更好。台湾果园,稍有价值的果 类都会被套袋。 所有果农的仓库里都放着成箱套袋,牛皮纸黄,里面 黑色。脏脏破破 的是去年用过,今年重复用的。套袋只能用两年,到 第三年被风雨侵 蚀,纤维变薄变脆,很容易被小鸟啄穿,只要一口, 留一个疤,就卖 不出好价钱。一个袋子一块钱。去年刘胜雄的产销班 被农会评了六十 多分,得到六千块,就拿这笔钱买了套袋,班员分。 果园里,种着去年买的“春风”。“春风”是新 社“种苗繁殖 场”刚刚培育成的桃子新品种,一棵两百五,他买了 二十棵。说到这 里,他面露狡黠之色:新品种太贵了。回来我自己嫁 接,一共种了 五六十棵。一棵不买也不行,你说自己种的是新品种 ,口说无凭。现 在我手里有繁殖场发的培养证。 台湾有种六十九号桃子,个头大,口感不好。“ 春风”是它的改 良版,个头又大,口感又好。最重要的是,它比别的 桃子早熟。刘胜雄 面色凝重:“我去读书,就是为了这个品种。我早十 二天。等我收完你 才开始,我钱已经赚到了。”——这可真的是,农业 最核心的机密。 像盼女儿出嫁的母亲早早准备嫁妆,明年才能采 收的“春风”, 已经提上销售日程:这次可以不给果菜公司,而是装 礼盒,寄给卖高 级货的水果店。礼盒里垫海绵,桃子用黄色绸缎包裹 ,一盒能卖到两 三百……一边说,一边手脚不停。有一株树枝高过了 他原本选的主 枝,他要把这株拉下来,让最强壮的那根仍旧做主枝 。“你别管你 别管。”绑起要压低的树枝,还要荡一荡(硬拉会弄 伤它),如抱 婴儿,拉一拉,荡一荡,原本枝繁叶茂的树枝,被轻 手轻脚一拉到 地——不让我帮忙,除了敬我是客,不要弄脏衣服, 也是怕鲁莽的城 里人硬拽,折了树枝。 看到这一套不逊于绣花的精耕细作,会更深体会 台湾农业这八字:小农经济,精致农业。小小方阵, 技术密度之大,犹如天罗地网。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靳晋在其著作《台湾农业发展 及其科学技术》 中写道,台湾农业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大农场制,“ 而是针对中国的 传统小农制度的特征,走出一条小型的‘精致农业’ 技术路线,并将 传统农业制度中的优势与现代投入结合起来,进行了 成功的技术改 造”。深究会发现,台湾并非不想采用大农场制。 1953年台湾土改 后,形成的极端平均的小农经济,很快成为农业现代 化的瓶颈,多年 来的农业政策,均围绕它做调整,但卖地的人会被视 为败家子,农民 卖地意愿不高。是以台湾农民人均经营面积始终在一 公顷上下浮动, 多种政策调整均未突破小农格局。所谓“精致农业” ,是在尊重私人 产权前提下,无可奈何地保留瓶颈,向其他方向努力 突破的结果。 1984年,台湾省主席邱创焕提出“精致农业”, 如今成为台湾农 业特色的泛称。简要来说,其核心是发展技术与资金 密集农业,由重 视产量转为提升品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观光休闲 农业等。在农用 土地被工商业不断挤占之下,力求增加单位农地生产 价值及附加值, 由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逐步转变为多元化农业 。 资金密集,有配套的贷款政策;技术方面,推行 农业机械化、品 种改良、健全农产品共同运销制度,积极辅导、共同 委托经营,扩大 农场经营规模等。同时,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教育。 稻作最先完成机械化,如今种田,变成“白米炸 弹客”杨儒门 形容的“种田很简单,你只用一个手指头把水打开” ,其余整田、插 秧、收割都是打电话叫代耕者来。高梁、玉米、蔬菜 也都实现了不同 程度的机械化。引种育种,是增加生产力的有效手段 ,如今大量生产 的洋葱、香蕉、凤梨、洋菇等,都是自岛外引种,凤 梨酥还变成台湾 最热门伴手礼。而刘胜雄寄予厚望的“春风”,是新 社“种苗繁殖 场”改良自六十九号桃树品种。为稻农陈燕卿赢得“ 十大经典好米” 的,是桃园区农改场2004年推出的“桃园三号”香米 品种。育种成功 后,农改场会通过农会,召集农民开“发布会”,并 以产销班为单位 大力推广,包括试种期购买优惠,售货后还伴之以技 术辅导等手段。 另外,有机农业兴起,不用农药和杀虫剂来防治虫害 ,成了重要课 题。1997年,苗栗农改场在原本是台湾蚕丝试验所的 大湖分场成立 “天敌繁殖工作站”,培育繁殖天敌,如草蛉、椿象 、瓢虫等,提供 给农民,用来对付害虫。 攻克尖端技术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尖端理论服 务于最基层农 民。这得益于台湾的农业推广体系。台湾的农业推广 体系以各地农改 场为中心,结合九所农学院校与六家农试所的技术力 量,提供推广教 材,或直接开办观摩教学;行政上,由各级农业部门 负责,交由各级 农会执行。基层农民最熟悉的技术单位是农改场,及 农试所。 九个农改场,七个是“辖区场”,顾名思义,有 自己辖区。再细 分,每名技术人员分配有责任区,跟自己区内农民联 系紧密。新社的 农改场是专业场,负责种苗培育,及建立种源资料库 ,保存原生种的 种子,但与农民的连接仍然紧密。比如育种成功,会 及时向育苗公司 进行“技术转移”,使其尽快普及,惠及农民。也会 通过农会,办系 列讲习班,讲解肥料农药操作等。刘胜雄的亚磷酸即 获赠于此。 农试所与农民也关系密切。新社的大部分菇农, 都认识农试所的 博士,因后者常来给他们解决问题。按产业设置,台 湾设有农业、林 业、水产、畜产等六个农试所。重点工作是优良品种 选育、种植养殖 技术研究、病虫害防治研究等。以“农业药物毒物试 验所”为例,农 业局进行的田间抽检,标本都是送到该所。同时,它 也面向民间,是 许多私人组织,如陈燕卿的稻米产销班、“主妇联盟 ”等团体的检验 单位。每次检验,费用约四千五百元。但陈燕卿是当 地农改场辅导对 象,可免费——不仅是生产技术的支持,还包括便捷 低廉的检验单位 作为整个环节的配套服务。 台湾的农业推广是一个立体结构,多个单元可相 互流通。农民可 以主动寻找,通过产销班、农会、农改场、农试所、 各种民间协会、 就近大学如中兴大学,寻找帮助;反过来,新技术也 通过产销班例 会、讲习班等形式普及,并印成免费赠阅农会会员的 《农情月刊》, 或《丰年》等印刷品推广。P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