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敌意(精)

古老的敌意(精)
作者: 北岛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54.00
折扣价: 38.40
折扣购买: 古老的敌意(精)
ISBN: 9787108054630

作者简介

北岛,赵振开,1949年生於北京,现居香港。1978年与朋友创办《**》文学杂志并任主编至今,作品被译为三十多种文字出版,牛津版作品有:《守夜:诗歌自选集》、《蓝房子》、《午夜之门》、《青灯》、《时间的玫瑰》、《在天涯》、《七十年代》 (合编)、《城门开》、《波动》。

内容简介

诗意地栖居在香港 **的老报人萨空了先生曾在三十年代末这样写 道:“今后中国文化的中心,至少将有一个时期要属 于香港。” 我在香港定居两年半了,一直在寻找香港的文化 定位,因为那是寻找我自身定位的重要的参照系。* 近我读了陈冠中先生写的文章《九十分钟香港社会文 化史》(收在牛津大学出版社《下一个十年:香港的 光荣年代?》一书中)。这篇文章让我很震动:一是 陈冠中先生把长达一个半世纪以来香港社会文化的源 流讲得如此清晰透彻,再就是这香港社会文化的演变 如此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我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羞愧 。 香港的文学与文化曾几度繁荣,花开花落,而萨 空了先生的夙愿至今还未实现。不仅如此,**香港 离此目标越来越远,让我们不得不面对*加残酷的社 会现实:在香港,金钱就是上帝,血压随股票升降, 月亮为楼市圆缺;在香港,全世界*富有的资本家, 为了卖掉自己的灵魂,甚至精心*控**市场平*与 **的价格差;在香港,两极分化深如沟壑,在发达 **(地区)中基尼系数排**,但不必担心穷人造 反;在香港,平等的光滑表面下是森严的等级制度, 在金字塔的*底层是流民、失业者和外籍佣人…… 由于教书的缘故,我和年轻人接触较多。让我* 担忧的还是香港的年轻一代。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 被送上一条生产流水线——他们的一生早已被注定。 这条流水线看起来安全可靠,但代价是,他们的创造 性与想象力被资本被父辈被媒体被网络劫持了——他 们没有好奇心,没有视野,没有读书欲,没有独立性 ,没有自我表达能力,是的,他们一无所有。我相信 ,香港年轻人的**率与此有关,年轻人普遍的心理 问题与此有关。 让我深感忧虑的是,年轻一代是香港的现在与未 来,没有他们的创造性与想象力的加入,一个再富裕 的香港也是没什么希望的。为了他们,必须改变香港 这恶劣的文化生态环境,这是每个住在香港的作家与 知识分子的责任。而我们能做的,是如何激发他们打 开心灵的空间,诗意的空间,创造与想象的空间。 什么是诗意?“诗意的栖居”,如今几乎已成了 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用语,甚至和“豪华典雅,高尚 **,欧式风格”之类的陈词滥调混同。我想在这里 有必要重温经典,看看二十世纪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 尔到底是怎么说的。 在《人诗意地栖居》一文中,海德格尔是从引用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开始的:“‘……人诗意地 栖居……’说诗人偶尔诗意地栖居,好像还勉强过得 去。但这里说的是‘人’,即每个人都在诗意地栖居 ,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一切栖居不是与诗意格格不 入吗?我们的栖居为住房短缺所困扰。即便不是这样 ,我们**的栖居也因劳作而备*折磨,因趋功逐利 而不得安宁,因娱乐和消遣活动而迷惘……” 他接着写道:“这一诗句说的是人之栖居。它并 非描绘**的栖居状况。它首先并没有断言,栖居意 味占用住宅。它也没有说,诗意**表现在诗人想象 力的非现实游戏中……进一步讲,也许两者相互包容 ,也就是说,栖居是以诗意为根基的。如果我们真的 如此推断,那么,我们就必得从本质上去思考栖居和 作诗。如果我们并不回避这一点,就要从栖居方面来 思考人们在一般意义上所说的人之生存……” *后的结论是:“无论在何种情形下,只有当我 们知道了诗意,我们才能体验到我们的非诗意栖居, 以及我们何以非诗意地栖居。只有当我们保持对诗意 的关注,我们方可期待,非诗意栖居的转折是否以及 何时在我们这里出现。只有当我们严肃对待诗意时, 我们才能向自己证明,我们的所作所为如何以及在多 大程度上能对这一转折作出贡献……” 总而言之,所谓栖居是指人的生存状态,所谓诗 意是指通过诗歌获得心灵的解放与自由,而诗意的栖 居就是寻找人的精神家园。从海德格尔这一论断出发 ,我们不得不进一步追问,人如何诗意地栖居在香港 ? 值得庆幸的是,与内地相比,和大中华地区的许 多城市相比,香港有众多的优势:一、行政主权的相 对独立;二、基本完善的法制社会;三、***和 出版自由。 P172-176

所谓"古老的敌意",从字面上来看,"古老的"指的是原初的,带有某种宿命色彩,可追溯到文字与书写的源头;"敌意"则是一种诗意的说法,指的是某种内在的紧张与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