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往事

故乡往事
作者: 叶颂东
出版社: 江西人民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20
折扣购买: 故乡往事
ISBN: 978721011310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故乡啊故乡 鹅公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在这里度过了1O年少年时 代,青年时期又重返故乡生活工作25年,长时间担任乡镇 党委书记。工作之余,我对鹅公的地名起源、历史变迁、 民间传说、民间习俗、人文景观、革命斗争历史、重大历 史事件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等等有较详细的了解,现收集整 理成文,以志不忘乡愁。 鹅公镇位于定南县东偏北,距县城40公里,处东经115 °15’,北纬24°19’。东与寻乌县桂竹帽镇及广东龙川 县上坪镇接壤,南与广东龙川县细坳镇毗邻,西面连接本 县天九镇、龙塘镇,北面与安远县孔田镇、鹤仔镇相连, 总面积197.49平方公里,辖22个村,285个村民组,8001 户,32832人,主种水稻,兼产竹、木、柑橘、脐橙、茶叶 、香菇、土纸、冬笋等农特产品。鹅公镇是山区,地势由 东向西倾斜,东面留鲞村的“鸡笼嶂”海拔1026.9米为最 高点。境内鹅公河于石头山与九曲河汇合后流人东江,是 东江的发源地之一。 从明朝隆庆三年(1569)定南建县至1939年长达370年 中,鹅公属大石堡,1939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称鹅公乡 ,1959年鹅公成立人民公社,1962年柱石、镇田两公社并 人鹅公公社,1963年又与柱石、镇田分开,1968年复并, 1972年再次分开。1984年撤社建乡改叫鹅公乡人民政府, 2001年撤乡建镇,柱石乡、镇田乡并人鹅公镇人民政府。 故乡鹅公是赣粤边界上的边沿山区,是典型的客家人 聚居地。因此,随处可见客家文化的历史景观: “鹅公圩”——明朝万历十六年(1588)开设圩场至今 已有400多年历史,是鹅公镇政府驻地,是当地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农历二、五、八日为圩日,除鹅公本地男 女老少喜欢赴圩以外,广东龙川上坪、.细坳,寻乌县桂 竹帽,安远县孔田、鹤仔,本县龙塘、天九等周边民众都 踊跃到鹅公赴圩,是定南县有名的老圩场,市场十分繁荣 。鹅公圩还有一个盛大的民俗节日,就是每年的正月十二 日“打龙闹元宵”。这一天,田心、水帮村的民众,自筹 资金制作黄龙到鹅公圩游行。每个村庄一条大龙(17节或19 节),若干条小龙(5—9节不等),鼓乐喧天,鞭炮齐鸣,浩 浩荡荡绕圩场游行一圈,赶来看热闹的人们有上万人。 “叶氏宗祠”——在鹅公圩东北角约100米的圩尾桥头 ,坐北朝南,这是鹅公叶氏共同的祠堂,又称五族宗祠。 祠堂初建时占地2000平方米。主栋上、中、下三个厅堂二 个天井,厅堂内可容纳数千人,气势宏大,工匠技艺精巧 ,两边有厢房供管理人员住宿膳食。祠堂前面有宽敞的门 坪空地。“叶氏宗祠”于1618年兴建,已有400多年历史, 虽几经沧桑,但由于族人多次维护修缮,祠堂主栋现仍保 存完好,是定南县保存最好的老祠堂。 “彭氏宗祠”——在鹅公圩下游约500米,水邦村中心 地段南边的“冬瓜形”山脚下。祠堂于1947年建成,占地 900平方米。祠堂门面设计壮观,建造工艺精巧。“文化大 革命”后该祠堂用做水邦小学20多年。小学搬迁后,民间 自筹资金,将已破损的旧祠堂拆除,在原地新建了“彭氏 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