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想知道的日本汉诗:日本汉诗名家的诗作与情怀

最想知道的日本汉诗:日本汉诗名家的诗作与情怀
作者: (日)宇野直人:李寅生 (译)
出版社: 凤凰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0.00
折扣购买: 最想知道的日本汉诗:日本汉诗名家的诗作与情怀
ISBN: 9787550637184

作者简介

早稲田大学大学院文学博士。現为日本共立女子大学国际学部教授、中国古典学会专门委员、全日本汉诗连盟理事、日本汉诗文学会代表会员。主要著作有《中国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 极其语言艺术》(研文出版社1991年版)、《汉诗的历史》(东方书店2005年版)、《中日历代名诗选》中华編、东瀛编(与李寅生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 《李白》《杜甫》《说汉诗》(平凡社2009-2012出版)等。

内容简介

第一章儒臣的本心——菅原道真 汉诗与日本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在飞鸟时代(古代日本的一个历史时期。始于日本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天皇即位的592年,止于迁都平城京的710 年,上承古坟时代,下启奈良时代。较为重大的事件有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白江村之战等。译者注) 也就是公元7世纪下半叶,日本人已经不仅能够“读”汉诗,而且进入“自己创作”汉诗的阶段。一千二百多年来,汉诗成为日本人表达内心世界的文学形式。 日本人的诗歌有短歌和俳句,俳句的历史很悠久。短歌和俳句是汉诗之外的表现形式。 日本各个时代都有汉诗诗人出现。本章以“儒臣的本心”为题,介绍平安时代的菅原道真(845—903)其人其诗。 菅原道真(在日本,其人相当于中国的孔子。译者注)是一位学识与才华兼具的学者,也是一位务实的政治家。 先祖及家庭环境 据传菅原道真的远祖是垂仁天皇的廷臣野见宿祢《日本书纪》记载,菅原道真家族的祖先野见宿祢为出云(今岛根县)人,奉敕与相扑之祖当麻蹴速(蹶速)对战,并将其斩杀,之后被朝廷重用。皇后日叶酢媛命去世时,野见宿祢建言以埋葬土偶陶俑代替以活人殉葬的风俗,被天皇采纳,因而被赐予土师之姓。在日本各地的宿祢神社中,他也是菅原氏、大江氏的祖先。,被赐姓土师。改菅原之姓的是道真的曾祖父菅原古人。菅原古人是担任过桓武天皇侍读、大学头(日本古代国家最高学府的负责人,为大学中的最高行政长官,即大学校长。天智十年[671],日本创办官办学校,行政长官称学职头。译者注)和文章博士的饱学之士,他奠定了菅原家族作为学问世家的特殊地位。 菅原古人之子菅原清公曾随最澄和尚与空海和尚一起西渡大唐,回国后担任大学头,不久晋升为文章博士、侍读。在平安初期的嵯峨天皇时代,菅原清公对日本的唐化政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被誉为“儒门领袖”,他是菅原道真的祖父。 菅原清公之子、道真之父菅原是善也是文章博士、大学头,培养了众多人才。道真之母大伴氏贤良端正,在道真十五岁元服(中国以及日、朝、越等汉文化圈男子的成人仪式,主要是改变发型和服饰,加冠,废止幼名,起正式的名字。男子元服年龄多在十一岁至十七岁。译者注)之际,她作诗勉励儿子:“蟾宫折桂岁月久,继承家风日月长。” 仕宦与浮沉 道真自幼便文采出众,二十三岁获得文章得业生(日本古代的一种学制。完成这种学制后可取得一定的身份,并获得相应的官职,一般为正六位下。译者注),三十三岁担任文章博士。其父菅原是善为道真的晋升而高兴,但也对其仕途将面临的凶险充满忧虑。父亲担心其他儒者对道真的嫉妒和中伤,更担心藤原氏势力在朝廷不断扩张,将威胁菅原家族的地位。 道真步入仕途时才三十多岁。此时,菅原家塾培养的人才,其祖父、父亲的许多门人也遍布官场。菅原家族的女子,多人被选入后宫,因与皇室结亲,其家族势力得到巩固。菅原道真时代,日本施行律令制(又称律令体制,是中央集权的统治制度,源于中国唐代。奈良时代的日本在唐律的基础上,结合其国情,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日本律令制。译者注)。后来,以藤原氏为首的门阀独占了官场,藤原氏之外的官员受到天皇的冷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