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工商联
原售价: 42.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褚时健新传(活着就要不放弃)/名人励志系列
ISBN: 9787515820101
。。。
第一节 起始的地方 矣则村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属于南盘江流 域,是华宁县内一个很普通的小村庄。从村外一眼望 去,村子背靠一座光秃秃的山,一条溪流从村中穿过 ,房屋稀稀拉拉地点缀在村里的平地上。 村后的那座山算得上是鹤立鸡群。山脊裸露,巨 石堆积,南盘江从山脚流过,湍急的河水拍打着岸边 的巨石,让这个平淡无奇的小山村透露出些许不为人 知的力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里,谁能想到会诞 生出一位传奇人物——褚时健。 矣则村只有十几口人,大多数人家都属于贫困户 ,褚家当时算是村里的大户,家中的四合院在村中显 得格外气派,家主褚发珍在当地当过乡长,曾捐过功 名,被乡人们称为“褚监生”。根据褚时健的描述, 他们的祖辈并不是玉溪地区的土著,而是清朝咸丰年 间从河南地区迁移至此的。 褚发珍有三个儿子,或许是应了那个年代的风气 ,大儿子叫褚开学,二儿子口q褚开科,--JL子叫褚 开运,还有一个女儿。 褚时健的父亲褚开运在家里排行老三,他是一个 坐不住的人,常年在外奔波,靠着智慧在当地做起了 木材买卖,每次回家都很少说话,不是一个善于表达 感情的人。褚家门外有一条铁路,褚开运在各地收到 的木材就靠这条铁路运输到各地。在当时那个交通和 通讯都不发达的年代,做铁路运输行业非常辛苦。 第二节 出世 矣则村里土地很少,也没有什么水利设施,村民 们都是靠天吃饭,收成好了每年能有些余粮,遇上大 灾大旱,那些缺乏劳力的家庭只能以借粮度日,生活 过得很拮据。 1928年农历大年初一,在这么一个特殊的时间里 ,褚开运的妻子褚王氏临盆了。这是他们的第三个孩 子,前面的两个儿子都因为意外天折了。或许是因为 两个孩子早逝,褚开运夫妇有些迷信,听一个走访的 风水先生说“死过人的屋子阴气重,对孕妇和新生儿 不利”,褚王氏怀孕后搬到了江边的一处小院内暂住 。 这一天好像格外漫长,褚开运在屋外焦急地等待 着,似乎过了一年之久他才听到屋内传出小孩的啼哭 声。这个正好在龙年头出生的孩子着实给褚家的新年 增添了不少欢乐。按辈分,这个刚刚诞生的婴儿是“ 时”字辈,由于他两个哥哥的天折,父母希望他能够 健康长大,故取名为“时健”。 幼时的褚时健长得很像父亲,浓眉大眼,肤色黝 黑,还有点活泼好动,爷爷奶奶给他取了个乳名叫“ 石柱”,褚时健跟石柱这个名字倒是像极了。褚家老 屋后有一条铁路,名为“滇越铁路”,不时有火车通 过。火车的鸣笛声和江水的哗哗声陪伴着褚时健走过 了整个童年。 1931年,褚时健三岁,褚王氏给褚家又添一名男 丁,名为褚时候。1934年,褚王氏再生一女儿,取名 时英,一年后又产一子为时佐,此后一家六口人过得 也还算幸福。 那个年代村里孩子的娱乐项目并没有太多,不是 上山采果就是下河抓鱼。在石柱的记忆里,三四岁的 时候他就跟村里的小伙伴结伴在江水里玩耍了。当时 他还不会游泳,只能跟着伙伴们在较浅的河边玩,到 了五六岁已经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石柱的水性 越来越好,胆子也越来越大,后来还练出了一手抓鱼 的绝活,在村中小有名气。 石柱抓鱼的本事没多少人能比得上,他抓鱼的手 法有很多种,用手摸、用脚探或是用树枝做鱼叉等。 成天在外玩耍的褚时健晒得又黑又亮,身上的皮晒掉 了一层又一层,就这样一年一年地晒,褚时健变得越 来越黑,在全村也是出了名的“黑”。 少年石柱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家里人口多, 他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从来没有让父母操心过,还经 常抓鱼砍柴贴补家用。母亲也从不担心儿子在水中游 玩,在她的印象中石柱是一个很可靠的孩子,很会为 家里着想。这身抓鱼的本事陪伴了褚时健一生,后来 他被发配到红光农场的时候,正是靠着下河抓鱼解决 了难挨的饥荒。 石柱的青少年时期充满了美好和回忆,那些年的 时光或许是他这辈子最幸福的日子。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