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工人
原售价: 37.00
折扣价: 21.90
折扣购买: 只问清风不谈悲喜
ISBN: 9787500863700
胡适(1**1-1962),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徽州绩溪人庄村人,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之一,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主要著有《胡适文存》《胡适文存二集》《胡适文存三集》《胡适文存四集》《胡适自传》《胡适*记》《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选》《胡适论学近著》《四十自述》《藏晖室札记》《齐白石年谱》《先秦名学史》等。
“禅”字起源很早,在小乘、大乘经中以及各种小 说里,都有“禅”字。我记得幼年看《水浒传》,看 见花和尚鲁智深打了一根八十二斤的禅杖,把“禅” 字读作“单”,后来才知道是读错了,其实并没有错 ,因为“禅”字的原文拼音是Dhyana,音近“单”( 按:中国“禅”纽字古音多读入“定”纽)。 佛教 有三大法门:(一)戒,(二)定,(三)慧。“戒”是守 戒,*高限度为十戒(按:根本五戒,沙弥加五为十 戒),后又有和尚戒(比丘僧具足二百五十戒),尼姑 戒(三百五十戒),居士戒(即菩萨戒,重十,轻四十 八),从戒生律,于是成为律宗。次为“定”,就是 禅,也就是古代“瑜伽”传下来的方法,使我们心能 定住不向外跑。第三部分为“慧”,所谓“慧”,就 是了解,用知识上的了解,帮助我们去定。从表面上 看,禅在第二,其实不然,禅实在能包括“定”、“ 慧”两部分。如说禅是打坐,那种禅很浅,用不着多 说。因为要用“慧”来帮助“定”,“定”来帮助“ 慧”,所以有人合称“慧定”。在中国禅宗,“慧” 包括“定”,“慧”的成分多,并且还包括“戒”; 在印度,则“定”包括“慧”,“定”的成分多。 现在讲印度禅,先讲方法,后讲目的。 关于印度禅 的方法,计有五种:**个法门*浅显,便是“调息 ”,佛书中叫做“安般”法门。“安”(ana)是“入 息”,“般”(Pana)是“出息”。“安般”的意思, 就是用一定的方式——手和脚都有一定的方式,如盘 膝打坐使人坐着舒服,以调和呼吸。这种调息的方法 ,又可分为四项:(一)“数”,就是从一到十来回地 数着自己的呼吸,以避免四围环境的扰乱,使心能够 专一。(二)“随”,便是心随鼻息跑,所谓念与息俱 ,使心不乱。(三)“止”,就是看鼻息停止在什么地 方;中国道家向有所谓“视息丹田”,即此。(四)“ 观”,就是客观一点,把自己的元神提出来,看看自 己到底怎样,比方牛在吃*,牧童却站在旁边看;又 好像一个人站在门口,对于过路的人,某是张先生, 某是李小姐,都能认识。总括一句,以上都是“安般 ”法门,其方法有“数”、“随”、“止”、“观” 。 如果**到晚,老是打坐,容易出乱子。譬如在 打坐的时候,忽然设想某人欠我的债,或恋爱的事情 ,或可恶的人与可恶的事,心*不定了。在这时候, 非数息所能为力,所以还要旁的方法来帮助,即靠“ 慧”——知识——来帮助。 第二个法门,叫做“不净观”。所谓“不净观” ,就是用智慧想到一切都不干净。譬如当我们设想某 某漂亮的小姐的时候,我们就要想到她身上是如何的 不洁净,鼻子里都是鼻涕,嘴里都是唾沫,肚子里都 是腥血等不洁之物;并且到她死后,桃色的脸庞也瘦 成白皮夹腮了,乌云般的头发也干枯了,水汪汪的眼 睛也陷落了;到了尸体烂了之后,*是怎样的*臭, 怎样的变成骷髅。如此,我们也就不想她了。漂亮的 小姐,金钱,地位,都作如是观,自然这些念头都会 消除净尽。 第三个法门,叫做“慈心观”。所谓“慈心观” ,便是训练你自己,不但要爱朋友,还要爱仇敌;不 但爱人还要爱一切物。如当不安定的时候——生气的 时候,一作“慈心观”,便会不生气了。但有时还不 能制止,所以又有第四个方法。 第四个法门,就是“思维观”,就是凭我们理智 的了解力来解决一切。常言道“无常一到,万事皆休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任何物件,都是不能** 存在的,都不过是九十几种元素所凑成,将来都要还 为元素的。L~;D-有人骂我是反动派,反革命,走狗 ,当我们听到,自然很生气,非要和他拼命不可。要 是拿我们的思维力来一分析:骂,到底是什么呢?不 过是由空气传来的一种音浪;对于音浪,自然用不着 生气。至于骂我的人呢?依着化学的分析,也不过是 几分之几的氢元氧元……等等的化合物;而被骂的我 呢?也是和骂我的人一样,几种元素的化合物而已。 等到死后,大家都物归原所。如此,则所有骂詈,不 过是一种气体的流动,两个机关打无线电而已,有什 么了不得?到此地步,就无人无我,四大皆空了。 以上均就智识略高的人说,至于智识太低的人, 怎么办呢?就有一种‘‘念佛法”,即第五个方法。 所谓“念佛法”,就是想到佛的三十二种庄严相。“ 念”便是“想”,后来又念出声来,变成念书的“念 ”,从心中想而到口头上念。 从*低的数息,到*高的无常哲学,都是方法。 一大部分属于“慧”,用“慧”帮助“定”,用“定 ”帮助“慧”,便是“瑜伽”。 上述五种,都是禅学的方法。现在讲印度禅的目 的,即禅学的境界。此种境界,由各人自己去认识, 其实都不一样;至于印度禅的究竟,谁也没有做到。 P29-31